“下组开动员会,逐户走访统计种植亩数……”近日,古蔺县大村镇堰塘村的村组干部为了红粱种植忙得脚不沾地。新的一年,大村镇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铆足劲发展产业。

“我们专门配了产业专班”

大村镇位于赤水河北岸,紧挨郎酒产地,平均海拔800米,耕地面积68505亩,日照充足,是发展农业产业的佳地。近年来,大村镇抓住古蔺县“酱酒”发展契机,利用资源禀赋和临近世界酱酒核心产区美酒河的区位优势,立足以美酒河为核心方圆五百公里内名酒企业酿酒原料的需求,以大山村、堰塘村红粱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海拔1100米以下的高山、桑木、菜田、赞台、坳上等5个村种植高粱。

“7组340亩、8组618亩、10组200亩、9组450亩……”堰塘村村组干部交流群里,小组长汇报着工作进度。

按照“政府牵头,支部带头”的工作思路,大村镇将组织、人力、资金等要素聚集在产业上,成立红粱种植产业专班,制定“时间表”和“任务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政府配套专班前方解决项目申报规划、技术方案制定、业主招引,村级专班负责群众动员、政策宣传、纠纷化解、土地治理和流转。“我们专门配了产业专班,由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乡贤人士、联村干部等18名人员构成,大家盯着5000亩红粱目标,动力十足。”堰塘支书陈宪分享工作推进的经验。

堰塘村专班工作组通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率先动员17名党员带头种植,随后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种植大户会、小组群众会,与群众算“收入账”“设施账”,宣讲村庄发展规划和定位,红粱种植收益,引发群众共鸣,对无劳动力户、全家外出户、发展意愿不强户等实行逐户走访。“政府对接企业免费提供种子,教授种植技术,签订保价收购协议,‘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都解决了,我们就没什么顾虑了。”农户发展信心十足。

“大山这几天的开荒干得热火朝天”

“大山这几天的开荒干得热火朝天。”问及撂荒地治理情况,大山支书满怀信心。随着挖掘机的不断移动,一块块杂草丛生的土地露出黄褐色的皮肤。

大村镇着力盘活“撂荒地”闲置土地资源,全力推进“撂荒地、非粮化”治理。通过鼓励农户自行开荒、流转土地给种植大户或专合社的方式,用短短一个月时间,完成松土约4740亩,其中,开采撂荒地约1740亩,非粮化3000亩。目前,撂荒地和非粮化治理持续发力,部分农户及流转出的土地也在加紧治理中,争分夺秒为红粱4月播种准备土地。

“我大约恢复了200亩撂荒地,这片属于火石地,耐旱耐涝,适合高粱种植。孩子小,又有疫情,无法外出务工,在家种红粱也是一个增收渠道。”农户许洪伦今年计划种植200余亩红粱。

“去年尝到了甜头,红粱真的是个有奔头的产业”

2000亩红粱,总产量约30万斤,实现近111万元的产值,这是2021年堰塘村红粱种植交出的成绩单。谈起今年的种植计划,种植户王敏说:“去年尝到了甜头,红粱真的是个有奔头的产业,今年继续种植。”

通过发动在家劳动力种,全家外出务工和家庭无劳动力的,动员邻居帮种或流转给大户种,建立多方位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户“流转有租金、务工有薪金、种植有收益”。建立“公司+专合社+农户”、“酿酒企业+集体经济公司+高粱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组为单位成立红粱集体种植大户,由村集体公司与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合同,实现“产供销”全过程服务。

“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力争干一片成一片。”镇长喻清海简单明了介绍着产业扶持政策。大村镇落实发展产业与补助挂钩,对于发展种植高粱的村,给予20元/亩的工作经费;新建标准化种植基地200亩以上,给予100元/亩的补助;集中连片规模达1000亩以上的示范片,建成并验收合格后优先安排水、电、路等相关基础设施配套项目;鼓励业主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

据了解,全镇红粱种植目标1.2万亩,约有种植户1100余户,其中100亩以上的大户6户。近日,整地、育苗、种植技术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同步开展,一派繁忙的农耕图绘在139平方公里的大村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