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观察记者  叶理苇  杨玲洁

近年来,兴文县大河苗族乡积极探索“农企合作”新模式,稻虾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近日,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稻虾种养基地的第二批虾苗和成品虾开始供应上市。工人们从培育田里收笼打捞小龙虾,经过一番挑选,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苗被转投到大田里继续养殖,成品虾则被打包发送给各地买家。

“今年天气回暖早,繁育池子里已经开始起第二批虾了,现在虾苗价格也好,最高卖到了25元一斤,中虾35,大虾60左右,今天均价45左右,今天我们总共打捞1300斤小龙虾,打捞完成后我们将分类,运送到泸州、重庆的市场上。”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稻虾基地负责人曾朝兵说。

虾苗、成品虾价格卖得好,增强了当地发展稻虾产业的信心。实行稻虾共作+稻虾轮作发展模式是关键。以前种植水稻每亩年收益只有一千多块,现在采用稻虾共作、稻虾轮作模式,在种水稻这一季就能增加2000元以上收入。同时,小龙虾也不愁销路。

“从去年开始,我们除订单以外的虾苗和成品虾都送到了我们县上特色水产的直营店,他们免费帮我们销售,基本上不存在销售难的问题,每次都是一扫而空。”曾朝兵说。

该基地还探索“公司+专合社+村资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村民除了有劳务收入,还有土地租金进账,日子越过越好。

“村里的土地流转给了养殖基地,并用集体经济入股40万,每年分红有3万元左右,流转了土地村民每亩地年收入有400元,同时基地还给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50余个,实现了村民就近就业。”落白亮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郑元满说。

目前,兴文县小龙虾已形成“一季水稻、一季再生稻、四季小龙虾”的种养格局,下一步,将加快打造10万亩稻虾基地,建设西南小龙虾商贸集散中心,健全小龙虾全产业链,实现小龙虾产业高产高质高效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