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明华


8月17日,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8日,记者从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盆地西部、中部、南部、川西高原、攀西地区降大到暴雨。受强降雨影响,今日12时沱江、涪江、青衣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黄河干支流等32条江河出现超警超保水位。

 

世上哪有长久的风平浪静,当我们又睡了一个踏实安稳觉时,另一头的一线抗洪战士又度过了一个抗洪抢险的不眠之夜。17日晚9点半,乐山城区再迎狂风暴雨,低洼处已积水。在乐山大佛景区,民警、景区工作人员、街道办工作人员,以及130余名民兵一起,冒大雨、肩扛脚踏运沙袋到佛脚平台,连夜筑起防洪堤。日前,佛脚平台曾两次进水,但均距离佛脚较远,未造成其他损坏。

 

初秋刚至,“秋老虎”卷来一波凶猛暴雨,洪水滔天,既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威胁着文物古迹安全。在洪涝地质灾害面前,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人民警察、村(社区)党员干部始终冲在第一线。有的黑夜巡河,有的夜街劝导,有的扛沙堵缺,有的摇舟救人,有的退洪清淤,有的背送老弱……在洪峰翻滚中、在紧急救援中,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托举起“生命之舟”。同时,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力做好文物保护和抢救工作。


 

保护好古文物功在当今,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维系着文化的认同,关乎民族,更关乎人类。四川作为一个人文资源丰厚的大省,文物古迹分布较广、较多,有的文物还地处地质复杂和灾害频发之地。无疑,这给我们的保护工作增加不少的困难,也带来了重大考验。

 

但越是这样,我们越应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我们要对四川的文物,在面临这一波洪峰冲击有一个预判和准备,对每一个文物特别是处在洪水突袭的危险位置的文物,要做好事前防备,尽量把保护工作做在前头,尽全力守住文化遗产,就守住了文化的魂,守住了人类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