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王代强 曾小清 史晓露 摄影 何海洋

嘴唇拉直,露出整齐牙齿;肌肉聚拢,“勒”出深深皱纹……在太和村村委会笑脸墙最下面的一张脸,笑得尤其灿烂。8月14日,记者走进乐山市沐川县富新镇太和村,被这张笑脸感染。

“他叫张金文,以前却老是张‘哭脸’,家里一穷二白不说,运气还特别差。他的故事,在村里传为一段佳话。”村支书赵碧银的介绍,进一步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这个人是怎么从“哭脸”变“笑脸”的呢?

1972年出生的张金文,早些年和妻子南下广东打工,一儿一女交给老家亲戚带,日子还算过得去。可是2014年,妻子上班时不慎将右手的4根手指切断了,也没得到赔偿,两人垂头丧气回到太和村,重新扛起了锄头。

那时候,家中一贫如洗的张金文,是村里出了名的“哭脸”。“每次看到他,都是一副没精神的样子,胡子也不刮,穿得很邋遢,基本上没见他笑过。”一位村民说。

转机,很快到来。当年,太和村启动贫困户识别,张金文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还帮助他家进行了危房改造。

而更重要的是,村里同时启动了水果产业园建设,为发展李子、猕猴桃等产业修建了道路、水池等基础设施,带领村民外出考察学习,请专家进村培训技术,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发放种苗补助。

“这么好的政策、机会,要抓住!”张金文的希望被重新点燃,在干部群众帮助下,他以300元/亩的价格流转到50亩土地,种李子和猕猴桃。村里按照500元/亩至1100元/亩不等的标准给予种苗补助。

夫妻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将这片地打理得井井有条。“2018年收入3万元,去年收入6万元,今年李子买完了,收入8万多元,5亩猕猴桃还没熟……”面对记者,张金文再一次露出了墙上般的笑脸,“现在累一点但有奔头,未来日子还要更努力地奋斗!”

从“哭脸”到“笑脸”,张金文的变化,见证着太和村的变迁。

近年来,太和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户,农房新改建97户,建设村组道路28公里、联户路3.5公里,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实施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改善。全村李子面积3000亩,今年卖了1500吨,还有猕猴桃500亩待采收。2018年,太和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00元。

“乘势而上!”赵碧银说,太和村正加紧打造“产业+旅游”模式,推动形成赏花、观光、品果为一体的旅游经济,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成色,加快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