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悟道——个展成为“现象级”

几十年风雨兼程,一次次高峰体验之后,吴绪经特别想回归一种宁静、雅致和散淡。1997年,他告别了电影界,到四川教育学院当美术老师,视线也从社会的历史的宏大题材,转到古代仕女琴棋书画和高人雅士的禅悟境界。他希望远离浮躁,进入到国画笔墨艺术形式更本质的层面,享受艺术乐趣。他领悟到,艺术的终极目的,还是净化心灵,达此目的,就要使作品雅俗共赏,喜闻乐见。从此,他开始探索一种兼工带写的手法,驾驭笔墨更加娴熟、率性、自由,作品也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回应。

艺界的好友说,吴绪经是一个散淡的人,他的激情、热烈、张扬、奔放都消散于平静中了。对于生活他没有过多的奢望,唯有对精神的皈依使他成为了一个在艺术道路上跋涉者、探索者和殉道者。他与世无争地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陶冶着情操,抒发着淡泊宁静的精神趣味。他的画,消散淡雅,墨韵氤氲,琵琶声、书卷气、清茶香,和谐鸣奏,有声有色。

近十几年,吴绪经也搞过一些大型历史题材创作,譬如2006年参加“第二届北京双年展”的大型国画《读书图》;2009年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大型国画《丰碑》;2014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李时珍行医图》等等。但更多的,还是面向市场的创作。

2015年夏,书画市场与日见升温的天气形成强烈反差。在全国,画廊倒闭,拍卖流标,交易锐减,诸如此类的消息接踵而来。何时见底,如何走出低谷?成为艺术界的话题。而就在此时,成都岁月艺术馆举办的“古韵欢乐—吴绪经人物作品展”却爆出冷门——70岁才办首次个展的吴绪经,开展的前一天临时决定取消开幕式,改为接纳与交流式的艺术分享沙龙,艺术馆破天荒地把开幕式改成“签书会”。原来,还没开展,藏家们就踊跃地将他的工笔重彩、白描和水墨三类作品拿下了35幅(共89.77平尺),也即是说,作品大半已经名花有主了!要知道,这次展览,吴绪经作品的价格可是逆势而上——一下子上调了50%。著名艺术家沈道鸿说,“吴绪经的此次展览已成四川美术界叫好叫座的现象级事件,其作品与快餐艺术品、名利之作与应酬之作区别开来。”

一次个展,就这样成为了艺术界关注的“现象级”事件,这个事件如何看?说明了什么?从中应该引出怎样的启示?学术界、收藏界、画家圈以及经营商家、艺术爱好者们坐不住了,由此展开了一场热烈讨论,《成都商报》连续做了跟踪报道。省美协主席阿鸽说,“吴绪经充满传统文化旨趣的小尺幅作品,达到了艺术上的很高水准,他特殊的个人风格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是静心之作,也是艺术的无上追求。此展览给艺术工作者树立了典范。”省美协秘书长梁时民感叹,“很难想象一位画家能在一年半载之内拿出如此数量的高精尖作品。细笔作品,功夫精深;作品的布局、构图与用色都体现出很高的水准。”川大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指出,吴绪经有扎实的造型能力与形象塑造能力,长期深入研习传统文化与艺术,从他作品的人物造型、笔墨语言与文脉承扬中可见一斑。他的作品不仅能跨越圈内与圈外、还能跨越传统书画收藏与当代艺术收藏群体,因为好的艺术品具有这种跨越性。”藏家们则直坦心迹,在艺术市场疲软的当下,不是好东西,谁肯出真金白银?

近十几年,伴随着各种思想的活跃,艺术品市场起起落落,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艺界内外,对之莫衷一是。市场低迷之时,“吴绪经现象”确乎耐人寻味。

“吴绪经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功,又受过良好专业训练,有很多画家不具备的电影美术领域的磨练功夫,作品既好看,又有学术价值。”

“中国画是哲学的,吴绪经的人物画很耐看,无论内行外行,都觉得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就因为内涵丰富,有一种哲学意味,一种自由的心性之美、生命之美。。”

“吴绪经的画,形成了很强的个人风格,他的笔墨一望即知,那种线条,模仿都难。”

“吴绪经为人低调,从不炒作。市场低迷,正好大浪淘沙,他的画走俏,很自然。”

动笔写作此文之前,曾私下分别与几位画家说到吴绪经,对这些无心之言,我深有同感——他所谓“我的精彩在后十年”,除了奖杯,还包括口碑,市场。

面对诸多好评,吴绪经的感慨有四:保持学习状态;坚持学术与市场的界线;用绘画的艺术思维创作;诚恳创作、以情动人。他说,“良性循环的文化生态对于创作者真的很重要,在友好的氛围下作画,不受喧嚣与纷争的干扰,艺术家才能安心创作。”

数十年“通灵达意,澄心悟道”,让吴绪经的心境归于平淡。他为自己的工作室取名“怀冰庐”(语出“义重怀冰暖,情疏向火寒”),格外看重人间冷暖,坚持用悟道和感恩的心态去体味、承受生命中的一切,在他的笔下,表现出来的却是举重若轻,云淡风轻。绘画,让他快乐,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在让人获得一种美的愉悦的同时,也能悟到一些什么。他很有底气的是,古稀之年了,还保持着一种学习状态,还在吸收,还在进步。“什么都会逝去,唯有那镌刻在生命中对美术创作的追求,永远不会逝去。”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能不能说说你的目标和对后辈的希望?” 采访结束时,我问。

“有两点想法。第一,我想通过自己的作品表明,还有人在认真作画!第二,艺术的道路有多条,要走自己的路。”他平静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