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吴平

“安逸四川”赢万元大奖征文活动仍在继续,更多学者专家加入到对“安逸四川”文旅品牌的讨论中来。

“我不认为四川有所谓‘盆地意识’,恰恰相反,川人是非常开放包容的,这背后的文化心理能溯源到南北方、中西部交流产生的共赢智慧,‘安逸’也是这一生存智慧结出的果实。”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8月13日告诉记者。

魏学峰

表现:不激不厉  巴蜀画派兼容南北

“行遍欧西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张大千一生三万多画作,最好的都是巴山蜀水;陈子庄一生从未离开四川,也从不画名山大川,却把乡村小景描绘的如此动人。

魏学峰认为,这两个人身上集中体现了巴蜀画派的“文气”“乡土气”,它和京畿画派、岭南画派、海派等都不一样;虽在长江以南,却兼容南北的雄奇、秀丽,而独创了自己的风格。

魏学峰认为,在他游历过的城市中,成都、杭州最接近“公园城市”,杭州位于长江下游,是典型的江南气质,成都处在长江上游,柔中带刚。虽然都以“休闲”“宜居”为亮点,但仍有内在底蕴的不同,映射在书画艺术等方面,则造就了不同的表现风格和人文气质。

寻源:应对竞争   共生共赢求得发展

四川处在联通南北方、中西部的核心地带,历史上不断接受外来事物,包括文化的碰撞等;川民形成了乐天达观的心理,能够用好的心态去面对竞争和冲突,用“中庸调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与“异己”融化,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魏学峰认为,这种自信和生存智慧是“安逸”背后的文化心理。这种安逸是完成生存挑战之后的自我犒赏,而不是“葛优瘫”式的安逸,因此,它具有极大的弹性空间,能独乐乐、能众乐乐,也能不平则鸣、为弱者发声。

发展:形成磁极   安逸招牌引才引智

现代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压力很大,“安逸”直击年轻人的痛点,成为他们向往的生活方式。魏学峰认为,四川很有必要抓好这张名片,把自己打造成包容、开放、进取,这样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磁极”,让更多人愿意来旅游、学习、创业、定居。

首先,一些城市功能要发生转变,更加着眼于人文关怀和文化需求。魏学峰谈道,例如四川博物院从单纯的办展览到如今文物鉴赏、中秋音乐会、社会教育等不一而足,成为群众接受终身教育的大课堂。

其次,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以发展促保护。川西林盘、活态民俗、都江堰精华灌区,这些都是陈子庄画里的乡愁所在。

“再次,安逸的面子和里子要兼顾。要守住巴蜀魂,永远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成熟中不失赤子之心,让我们的人文追求永远有精神家园。”魏学峰说道。

(图片由陈羽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