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薛维睿

成都博物馆“映世菩提”特展即将落下帷幕,这场横跨冬春夏的南北朝佛像艺术盛宴令无数观众流连忘返。8月13日,成都博物馆举行了“映世菩提”特展配套学术研讨会,十余位在该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专家相聚成博,围绕“南北朝时期造像艺术与文化交流”的主题展开讨论。

“映世菩提”特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霍巍教授,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李崇峰教授分别主持了上下午的主旨报告,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四川博物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言。

穿越秦岭和陇山的陆上通道、穿越巫山的长江水道,南来北往,山行水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通过追溯四川早期佛教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的路线,联系到四川本地特有的风土民情、经济状况,带领观众重温了南朝时期佛教在四川发展的历史,也理清了四川开窟造像之风的缘起问题,以及“南传佛教”陆路的开凿问题。

“映世菩提”特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阿育王像是本次“映世菩提”特展的明星展品,也是成都所藏的重点展品之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崇峰围绕阿育王像的题刻,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对比成都出土的阿育王像以及笈多时期秣菟罗地区所造立像,图文并茂地论证了阿育王像的粉本或模型,应从天竺中转建康后传入益州的论点。

阿育王像 成都博物馆藏

此外,针对成都出土阿育王像、四川南朝晚期石刻佛像、安岳圆觉洞石窟、乐至北朝佛教摩崖造像等等,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干货满满。参会嘉宾还围绕中国南北朝时期造像的艺术特征、文化源流、传播线路、外来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与融合等展开了精彩的讨论,现场观众踊跃提问,与专家积极互动。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会,为“映世菩提”特展的闭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映世菩提”特展

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能够在对话与比较中促进四川地区南朝造像的研究和保护。未来,成都博物馆还将进一步深化与各文博单位、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在藏品资源和学术科研方面的优势,加强在课题研究、展览策划、人才交流等方面的紧密合作,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共谋文博事业的宽广未来。

(图片由成都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