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李婷

8月13日晚,四川大剧院将复工首演,首场演出为抗疫题材的原创音乐剧《遍地英雄》。当天上午记者采访了四川作家马平,作为音乐剧的《遍地英雄》创排的旁观者,他从自己的角度推荐了他眼中的《遍地英雄》。

在马平看来,《遍地英雄》有两大亮点可以期待。首先,这部剧几乎是在疫期发生后不久就同步创作的,剧目题材鲜活崭新,内核是重大的,是抗疫题题材的艺术剧目与现实当下的一次短兵相接。此外,这部剧的表达形式采用了的音乐剧形式去展现抗疫题材,表达方式新颖,是整部剧的看点和挑战。

推荐语: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这一场疫情、这场灾难,所以它表演的是我们自己,记录的是我们自己,提升的也是我们自己。请大家相信这部剧是有力量的,请大家相信爱的力量,人的力量,时代的力量。

马平,四川苍溪人,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山》《香车》《山谷芬芳》、小说集《热爱月亮》《小麦色的夏天》《双栅子街》《我看日出的地方  我在夜里说话》、中篇小说《高腔》和散文集《我的语文》等。

且看《遍地英雄》

附:马平关于《遍地英雄》散文全文:

且看遍地英雄——李扬舟和他的舞台

“遍地英雄”这个名字,应该是早就在那儿了。

开初,话剧《高腔》编剧、我的朋友李扬舟(注:音乐剧《遍地英雄》出品人、编剧之一。)对我说,他要第二次上舞台了,还是做出品人兼编剧。他说,这一回要推出的是音乐剧,名叫《遍地英雄》。这让我的心里打起了鼓,行吗?因为我知道,音乐剧这个艺术形式对他来说是更加陌生的,比话剧还要陌生。还有,他这一次要搞的是与疫情作战的戏,这个内容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陌生的,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一直还在,不知何时才能彻底解除它的威胁,但要用舞台艺术去展现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远比诉说一个乡村故事要艰难得多。

然而,凭着我对他才华的了解,凭着我对他眼光的认同,我把破锣收了起来,没打。我自告奋勇申请来做文学顾问,他心里大概也有一面破锣,但也没打。

李扬舟是诗人,也是编剧,他是懂舞台的。他带着小才女陶美岑,很快就共同完成了文学剧本。我看到那一篇文字时,感到他召集来了很多英雄,尽管并非满眼都是,但那个气象已经让我感动。我才知道,他们去体验生活了,去了医院,去了社区,去了街边小食店,去采访了公安干警、志愿者和新闻记者。他们去了不少地方,见了很多人,一点一点掏取素材,一点一点打磨文字,终于有了一个一看就立得起来的一剧之本。

不过,那还是纸上谈兵。

音乐剧,谈何容易。

接下来,李扬舟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他不愿对我多说,我也不好多问。但是,从好几天听不到他的电话,以及从他在电话里那些忽而加速忽而放慢的语气中,我隐约感受到了两个字:不顺。

炎热难耐的一天下午,他却邀我去看排练了。到了现场,我看到,他已经召来了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遍地青春。

导演非常年轻,大美女一枚。

几十位演员都一色的业余,一色的年轻。

还有一个小女孩。我看了她的一个演出片断,妈妈已经在疫魔面前倒下,小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热泪盈眶。

我还知道了,音乐也出自年轻人之手。

那个简陋而空旷的排练场地,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力量,那就是爱的力量、大家的力量和时代的力量。这些力量在大热的天让青春凝聚成了一种崭新的力量,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

我看见,李扬舟也年轻了。

他对我说,疫情没有让我们倒下,那么,无论多么曲折的剧情,也不会让我们倒下。他说,我们就是要以矢志不移的天府味道和四川表达,为我们的新文艺组织探出一条路子。

他所说的那个“剧情”,想必是剧本之外的情况。我对他说,最啊,这天底下,哪有现成的戏文呢?

他为这一出音乐剧定下了一个基调:

小人物,大时代;

小人物,大情怀;

小人物,真英雄。

李扬舟,他让我感到了陌生。渐渐地,我感受到了,那是他身上有了一股子真英雄的气概。

几个月过去,李扬舟带着他组建起来的新文艺团队,一路走来,带动了更多更大的力量汇入进来,以其英雄群像凯歌行进。他们向高温宣战,向疫情宣战,让我们仿佛已经听到了高亢感人的乐章。

现在,《遍地英雄》正式演出在即,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心情来期待,又将以什么样的激情来欢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