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右)在中蜂基地与养殖户交流


川报观察记者 燕巧

人物名片

张伟,浙江省龙泉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18年受浙江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昭化区政府办公室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挂职广元市昭化区政府办副主任。推动实施的“昭化严选项目”获全国2019年网络扶贫典型案例;“归雁工程”来料加工扶贫车间等纳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典型案例,经验在全省推广。

8月10日,张伟又来到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的电商物流产业园,查看园区里的电商孵化园建设如何。“再一个月,孵化园就可开园,到时候将有30多位创业者入驻,大家集中一起,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也更有利于大家发展电商。”张伟说。

2018年4月,跨越1800公里距离,张伟从浙江龙泉市来到昭化区。两年多时间里,张伟在昭化区推动实施了中蜂甜蜜产业、“归雁工程”来料加工扶贫车间等37个扶贫项目。其中,“昭化严选项目”获全国2019年网络扶贫典型案例,“归雁工程”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农村电商扶贫项目、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纳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模式及典型案例,经验在全省推广。

建立立体生态产业扶贫模式

刚到昭化,张伟用一个多月跑完了昭化区所有乡镇。他发现,在昭化区很多村里,大部分村民都出去务工了,留在村里大多是“老、弱、妇、孺”,许多在家赋闲的老人、妇女无业可就。如何发展适应扶贫产业让他们就近就业,是他在昭化工作的首要任务。

发现昭化当地蜜源植物丰富,中蜂出产的蜂蜜品质好,张伟首先确立了“十箱万元”中蜂甜蜜产业。“养蜂对技术要求不高,劳动强度也不大,适合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

2018年,昭化区只有几十户养蜂,张伟跟养蜂户交流,发现当地养蜂方式原始,属于放养,蜂巢放在山上就不管,一年只取一次蜜,经济效益不高。

为了养好蜂,到昭化一个月后,张伟就把龙泉的专家请过来,组织大家学习新法养蜂,改变养殖方式,另外成立养蜂协会,组织繁蜂,引导老百姓发展中蜂产业。

科学的养殖方式,让农户一年可以取蜜两次以上,为当地群众增收。现在昭化区有1300余农户发展中蜂产业,有23家养蜂专合社和家庭农场,还有1家蜂产品加工企业,中蜂养殖实现“标准化”,中蜂养殖户年均增收超1.6万元。

在昭化,张伟与一起挂职的干部逐步探索出“空中飞蜂、林下养鸡、坡上种药、地里种菌、稻田游鱼、园区共建、全网电商”立体生态产业扶贫模式。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的结对关系,张伟组织龙泉电商专家到昭化开展培训调研,“电商扶贫飞地”培养了80名昭化电商人才,打造的“昭化严选”等平台实现销售额500多万元,获中国样本——全国50佳电商精准扶贫案例。

张伟(左二)给种植户讲解种植技术

最幸福的援川一家人

为了让留守在家的妇女和残疾人有增收门路,2018年8月,昭化有了首个来料加工扶贫车间。

来料加工车间第一次培训有100多人来培训,这个场景深深震撼着张伟。“这么多人来参加培训,说明大家有很强的愿望通过学习技术来脱贫致富。”

但好景不长,培训完的2天后,因为技术不熟练收入不多,只剩下6个工人继续做来料加工,这让张伟一度沮丧。为了让更多的群众看到来料加工带来的收益,张伟组织工人到龙泉考察调研,申请加工补贴,又邀请龙泉企业家来昭化挂职管理扶贫车间,培训技术经纪人。

情况一点点变化,现在昭化已经建立了3个扶贫车间,来料加工车间已经发展到100多人。在昭化区的来料加工车间里,随处可见妇女们三两围坐,一边闲聊一边做手工,甚至还有82岁的奶奶也一直坚持做来料加工。去年8月,来料加工的第一批订单发往了韩国。

为了招商,张伟一个星期往返昭化和龙泉三次,但因为工作较忙,三次到家已是深夜,三次离开都是一大早,女儿一次也没见到张伟。

女儿对妈妈说,“爸爸在哪儿,家就在哪儿”。也许是这句话,得知要选派教师援川,妻子梁慷再也坐不住,立即报名,2019年,妻子也随张伟来到昭化支教。

在张伟的挂职日记里写着,“妻子带着5岁的女儿到昭化元坝一小支教后,我们一家三口成为了最幸福的援川一家人。”

两年时间过去,张伟在昭化的时间还有一年。“剩下的时间里,重点用市场的力量完善两地的合作机制,变扶贫协作为合作。这样即使我们离开昭化了,两地的交流和情谊一直都在。”张伟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