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斌

《星火的启示: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金冲及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6月第一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日前推出了著名中共党史和中国近代史专家金冲及同志的新著——《星火的启示》。该书的主题是:在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面临艰难困苦的环境,面对数倍、数十倍于己的强大敌人,如何正确地看待双方力量,又如何解决关系重大的一个又一个新问题。

《星火的启示》一书具有宏大的历史视野。这种宏大视野首先体现在作者对历史长时段的观察。开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一文开头就写道:“对于一个历史事件,常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比原来看得更加清楚。”诚如斯言,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如果只注重它在当时做了些什么,很难看出它的历史地位。而如果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用更长远的眼光去审视,则能看得更清楚也更准确。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作者从国体、政体、经济构成、阶级分析、社会改革5个重要方面对比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异同,指出了前者诸多开中国历史之先河的创举,以及对后者的奠基作用,对一度被低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确实已有新中国的雏形。尽管它还不成熟,不完备,甚至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新中国的基本特征在它身上已经有了。”

《星火的启示》以翔实的第一手史料为基础,在展现宏大历史的同时又没有遗漏细节。这里仅举几例说明。在解释大革命失败后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时,作者并未过多地去苛求前人,而是充满同情之了解地写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大革命的失败只有六年,它的领导人大多还很年轻,社会经验和政治经验还不多。”并充满感情地说:“他们有着满腔的革命热情和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而对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和不平衡性缺乏认识。他们刚刚经历过来的波澜壮阔的大革命突然遭受那样惨重的失败,他们一时还不能深刻地理解它,而是急于改变现状。国民党当局的血腥屠杀政策,无数战友的壮烈牺牲,还有一些人的动摇、退缩以至叛变,都激起他们难以遏制的愤怒和憎恨,进行近乎拼命的蛮干。”读至此处,一群生涩而又充满着历史使命感的年轻革命者们仿佛就站在读者面前。

又如,作者论到井冈山时期的经济困难时引用姚喆的回忆说:“山上很冷,我们没有棉衣棉裤,穿着单衣,赤脚穿草鞋。晚上睡觉,铺间烧一堆火,身上盖些稻草,有的同志用夹被装上稻草,就要算是最漂亮的被子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能从中体会红军当年生存条件之恶劣和革命精神之乐观。

再如,当述及红四军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转移时,作者特意说明红军“凌晨从羊肠小道冒雪下山”,其形势之紧迫与危急可见一斑。对红军下山之后的经历,作者又提醒读者:红军没有直接东渡赣江向东固前进,而是绕到赣闽边界兜了一个大圈子,看似不合逻辑的行动,皆因强敌紧追其后,即便在取得大柏地战斗胜利、到达东固之后,也不得不再次转移。通过这样细致的叙述,让读者在心里始终紧绷着一根弦,担忧红军的命运和革命的前途。随后,作者笔锋一转,讲到红军选择地势、经济、敌情、民情均好的闽西地区,让人终于松下一口气,有柳暗花明之感。

《星火的启示》更为突出的特点是讲清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使“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在回顾历史时把这一系列伟大突破叙述清楚,是党史研究者的使命,正如胡乔木在指导《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的编写时提出的那样:“不能写成一部流水账,不能是一个微雕,而是要以一个段落、一个段落,说明那些需要回答的问题。”由于历史十分复杂,问题并非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先后出现,而是常常相互渗透和交错,把它们抽丝剥茧、理清脉络,实非易事。在《星火的启示》中,作者运用独到的历史洞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手法,在总体上以历史发展为序的前提下,在每一阶段又集中笔墨去重点描写根据地创建和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以一个段落、一个段落,说明那些需要回答的问题”,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以《对创建赣南闽西苏区的思考》为例。作者先从全局角度对双方力量进行了细致考察,并以江苏无锡和泰兴、广东海陆丰根据地的失败为例,说明在革命处于低潮、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如果不放弃“左”倾盲动主义的蛮干,革命没有胜利的希望。接下来,在重点叙述红军下井冈山并转战赣南、闽西历程的同时,作者将如何选择根据地的地域这一问题揉入其中,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除了地域选择,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又接连遇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军事工作和民众运动的关系、如何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等问题,作者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对它们又一一作了阐释,把中国共产党面对的艰难困苦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清晰又完整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