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王国平

川报观察记者从威海相关部门获悉,8月10日,“2020•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在刘公岛定远舰遗址考古工作平台“丰旺10”平驳船上举行开工仪式。

定远舰为清末北洋舰队旗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排水量7355吨,1885年回国入役,为当时“亚洲第一巨舰”。

考古队员下水开展考古调查工作

1895年,在甲午战争最后的威海卫保卫战中,包括定远舰在内的多艘北洋军舰战沉于威海湾内。甲午战后,定远舰被日军大肆拆卸,武器与舰材被当作战利品运去日本,剩余残骸沉于海底。

授旗仪式上,定远舰水下考古调查领队周春水接旗

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于2017年启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威海市博物馆等地方文博机构共同开展。2018年,在刘公岛东村外发现一处沉舰遗址,2019年以抽沙揭露方式对沉舰展开专项调查,在沉舰主炮台区域完成抽沙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出水各种文物157件/组,发现了长2.86米、重达10吨以上的铁甲,该铁甲成为定远舰的身份标志物。

据悉,本年度开展的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拟提取2019年发现的大型铁甲,并对沉舰艏、艉部进行抽沙清理,计划发掘面积300平方米。考古调查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摸清沉舰保存状况等信息,推进甲午沉舰调查与研究,推动遗址评估与保护规划,为甲午海战史、近代海军史和舰船史等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考古实物资料。

甲午沉舰遗址考古工作是近年来水下考古工作的亮点,此前在2016年发现“致远”舰、2018年发现“经远”,均在社会上引起了重大反响。

考古队员商讨水下调查方案

在当天“2020•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仪式上,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威海文旅集团、威海市海事局、威海市海警局、刘公岛海事处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出席活动,并为水下考古队授旗。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