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强平川报观察记者 兰珍

叶强平 摄

8月7日,临近中午,甘孜州理塘县濯桑乡康呷村66岁曲西阿婆拔完露天菜地的杂草,顺便到蔬菜棚摘了四根黄瓜和几窝白菜,准备午饭。

“自家种的无污染菜,吃起就是香。”曲西回忆起以前吃菜的情形不由得感慨万分,搭邻居的摩托车,一个多月才到40公里外的县城购买昂贵的蔬菜,特别是冬天,地处高寒牧区的理塘从600公里外运的蔬菜全冻成了冰坨,不新鲜还得买一大口袋存起。没办法,只有吃冻菜甚至烂菜,那时吃菜比吃肉还难。

叶强平 摄

2016年底,理塘县在海拔4000米高原种起了“极地果蔬”。曲西的儿子泽仁邓珠一边打工一边学技术,在自家的半亩菜园边搭建了50多平方米蔬菜棚,先在棚子里育苗,把适合露天种植的移栽到外面。

蔬菜棚里,黄瓜、芹菜、大葱等长得郁郁葱葱,关键是冬天可以照样吃上新鲜蔬菜。棚外的莲花白、生菜、土豆等也长得生机勃勃。“好多时候吃不完,给邻居们都送了好多。”曲西高兴地说。

叶强平 摄

让她更高兴的是,村上公司出产的白萝卜都卖到了港澳,全是机械化种收。大棚里的小番茄、草莓等十多个蔬菜、水果品种成了成都等地的紧俏货。“园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让曲西家不但有务工收入,还学到了种植技术,她再也不用为吃菜难发愁了。

据悉,近年来,理塘县为解决高海拔、酷寒气温下农牧民群众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政府补贴建设资金1000万余元,在偏远农区推广建设小型蔬菜棚2800余个,不但减少了农户的开支,还丰富了“菜篮子”,让高原的农牧民群众随时吃上新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