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王怀 袁城霖 黄大海 何勤华/文 肖雨杨/图

甘洛县蓼坪乡达杆依村的孩子们。


凉山孩子的笑脸让人印象深刻

翻看今天8月7日的四川日报,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两张大幅照片,照片上是凉山孩子的灿烂笑容。

这两张照片,一张是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的孩子们,手牵手从新居旁路过。另一张摄自甘洛县蓼坪乡达杆依村。不一样的村庄,不一样的孩子,有着相同的无忧无虑的动人笑容。

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的孩子手牵手从新居旁路过。

这两张照片,都来自“百县千村行”活动的采访现场。记者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深处,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边……去寻访基层脱贫攻坚的经验,记录山乡的变化。

在孩子笑脸的背后,记者了解到——

平均海拔2300米的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共投入1800多万元建起安置新居,惠及群众147户。协调资金1200余万元,建起高山有机蔬菜基地2500亩。

这里面,有各级党和政府的作为,有来自广东佛山的帮扶,有当地干部群众的奋斗……合力促成了山乡巨变。

眼光放得更远,记者在甘洛县看到了——

有的村通过发展梨产业,人均10亩梨树,生活好了起来;

有的村设法保障住房安全,改厕改厨,让环境美了起来;

还有巧妙的保障机制,通过“返贫责任险”,让百姓更安心……

其实,我们无数人年复一年的所有努力,不正是为了这一张张孩子的笑脸?

“脱贫娃娃菜”的故事

在蓼坪乡清水村党群服务中心,挂着一张村子的老照片,照片中的房子全是土坯房,周围的山上是光秃秃的坡地。“冬天下雪冷得遭不住,一些村民就到山下的亲戚家里住。”清水村第一书记车明胜说。

2017年起,在广东佛山的对口帮扶下,通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清水村投入1800多万元,在山坡上统规统建安置新居,惠及群众147户。

甘洛县蓼坪乡高山有机蔬菜基地。

安居而后乐业。当地又协调资金1200余万元,建设高山有机蔬菜基地2500亩,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高山有机蔬菜基地负责人方伦说,这个基地的具体生产由绵竹一家公司负责,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有机蔬菜,销往重庆、贵阳等地。蔬菜采摘高峰时用工量能达到每天七八十人,每人一个月能干20多天,有2000多元的收入。

今年以来,主要种的是娃娃菜、红萝卜等蔬菜,村民在基地务工收入超过120万元。目前,基地正积极对接相关方面,要把甘洛县的高山有机蔬菜和中药材直供粤港澳大湾区。

砍掉的梨树重新种,挂上了“黄金果”

团结乡瓦姑录村气候非常适宜种梨,但过去村民认为梨树只能栽在地边或者荒山上作为副业。2004年村里欲发展梨产业,县里送来梨树10万株,然而不到两年便被村民砍了近一半,改种土豆、玉米。

为带动梨产业发展,村干部张德弟不仅在自家地里搞起规模化梨树种植,还前往四川农业大学学习施肥、打农药、修枝等管理技术,并钻研改良梨树品种,最后确定“主打”圆黄梨。2015年,圆黄梨获得农业部“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

张德弟算了一笔账,如果亩产梨5000斤,按采摘价1.6元一斤算,亩产值0.8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划算。”

眼见种植梨树的村民挣钱了,不少砍掉梨树的村民找到张德弟,纷纷要求种植。2017年,村里再次大力发展梨产业,全村新种植1150亩,户均种植达10亩,全村总种植面积近2000亩。

如今,瓦姑录村圆黄梨产果量连年增加,已成为甘洛县千亩优质梨种植示范基地。村里平均每户种植10亩梨树,走上脱贫路。

“公路修通了,村民卖梨也方便了。”张德弟心满意足。

还有更大的喜讯。甘洛县正在瓦姑录村修建冻库,“有4000立方米,梨子放进冷冻库慢慢卖,能卖出更好的价钱!”张德弟笑呵呵地说。

从木板灶台变水泥灶台,农家厨房升级了

甘洛县蓼坪乡达杆依村村民木吉阿合家的灶台,以前就是几块木板,去年“三建四改”,木板灶台变成了水泥灶台,还贴了瓷砖,墙也重新粉刷了,比以前亮堂多了。

“三建四改”即建入户路、建庭院、建化粪池(或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改水。达杆依村共投入30多万元实施“三建四改”,木吉阿合就是受益者之一。

改善贫困户的住房安全,凉山州有易地扶贫搬迁和彝家新寨两个项目。

从木吉阿合家还能看出,不只是厨房和屋子,整个村子的变化都很大。他介绍,门口的这条路以前是泥巴路,雨天根本没法走,现在完全硬化了。

从2018年底开始,甘洛县前后共自筹资金1.7亿元,实施“三建四改”项目,为文明新风的养成提供物质基础。

为脱贫户购买“返贫责任险”

贫困户脱贫后,很可能因为自然灾害或疾病返贫,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甘洛县给出的答案之一是,给所有的脱贫户购买“返贫责任险”。目前,当地已为全县1.5万余户脱贫户购买了“返贫责任险”。

甘洛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甘洛县按照每户每年182.5元的标准,为当地脱贫户购买“返贫责任险”,当其存在返贫风险时,保险公司最多可提供17万元救助资金。

甘洛县海棠镇海棠村王明秀于2017年脱贫,患有慢性病,年龄过大,生产生活出现困难,存在返贫危机,对此,保险公司给予救助金9000元;海棠镇东门村向玉清家2017年脱贫,去年12月,向玉清丈夫意外身故,导致家中没有了经济来源,保险公司给予救助金50000元。两笔救助金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两家的返贫危机。

今年上半年,甘洛县有157户628人获得112万元风险救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