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在整理货架 摄影:肖雨杨

川报观察记者 刘付诗晨 乐山观察 叶海燕

“相比诗和远方,能把家门口的事情做好,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即使已经在家乡扎根了四年,王晓玲跟记者提起向村里的老人们收山货时,仍会略显激动。7月29日,正值盛夏,农产品对物流条件要求高,她需要尽快到村里的每个人家里,集中收购土鸡蛋,再包装好,放置网络平台上售卖。

今年25岁的王晓玲,是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星星村首个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土鸡蛋、辣椒酱、酱肉、香肠,这些家乡土特产,在她那儿都有同一个名字,叫“来自星星的山货”。这是她2016年放弃了在成都的工作后,一直经营管理着的电商品牌。

星星村一直坚持传统耕作方式,当地原生态高品质的土特产十分丰富,但由于地处偏远,祖祖辈辈们只能靠肩挑背扛到山下赶集叫卖自己的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留守在村耕作的大多都是老年人,最近的集市也有4公里,他们步行需要1小时。雨天路滑,不时有老人赶场摔伤,甚至骨折”,王晓玲说,这种原始的销售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收益少,还给村民平添了很多风险,如果自己到户集中收购,再利用现代物流,打开销路创造收益的同时也方便了村里的老人们。

作为峨边第一家村集体占股份的电商平台村级服务站,王晓玲在天虎云商、公众号等平台上线运营,全力推广品牌“来自星星的山货”。但光有一腔热血还不够。一开始,王晓玲要往山东卖土鸡。抽真空、加冰袋,顺丰运输费要60元,卖后家169元,连成本都收不回。长途运输后,土鸡口感也不如新鲜好吃。吸取教训,她将配送半径缩短至乐山,同时调整货品,以耐存易保鲜的包装食品为主。

做电商,王晓玲经历了无数次血和泪的教训,数度想要放弃,“可是每次回到村里看到农产品滞销,老人们问我还去不去收货时,我没法做到无视”,老人们看着王晓玲长大,老人如同自己的爷爷奶奶。

2017年11月,村里的星耀食品加工厂建成,并获得了食品生产SC认证,当地产的粮食猪、跑山鸡、瓜果蔬菜可以就近深加工转化为生态食品。目前,“来自星星的山货”品牌下已有26种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