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安 连轶 川报观察记者 郝勇


人物名片

今年35岁的布哈,出生在凉山州甘洛县一个贫困家庭。2009年6月入伍,2007年10月入党,武警四川省总队凉山支队某大队政治教导员。


布哈主动请缨担任昭觉县梭梭拉打村驻村扶贫干部,带领151户607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7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3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武警四川省总队凉山支队某大队政治教导员布哈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代表当选。

7月初,四川省双拥模范命名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布哈荣获“四川省拥政爱民模范”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布哈显得谦虚而淡然:“我只是扶贫现场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而已,我的身后是倾心为民的人民军队,更何况回馈家乡,也是我自己应做的事。”

“因为爱所以爱,感受阳光的温暖更懂感恩”

“这家给点,那家送点的过日子,有时候一天两顿,有时候两天一顿,肚子饿了就看看书,那样时间容易熬过去。”布哈的家乡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地处大凉山腹地。小时候,因为母亲查出癌症,父亲带着母亲四处求医,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逐渐变得一贫如洗。

很长一段时间,布哈只有一套衣服,害怕给家人添麻烦的他,把衣服洗了之后就躲在被子里看书。

到了冬天,破旧的房屋内四处漏风,年幼的布哈整个人被冻得缩在床脚,老父亲心疼的抹眼泪,但懂事的布哈却总是用从书上看到的内容安慰父亲:“年轻就要多磨练、多吃苦,这样以后才能出人头地。”

在那段日子里,乡亲们把走五六里山路卖土豆、卖鸡挣来的钱塞给布哈,为他凑齐每年的学费,这成了让他一生难以忘怀的温暖记忆,也养成了他心怀感恩、乐于助人的性格。

贫困中长大的布哈血脉里流淌着本民族自强不息的基因,这个一年四季只有一套衣服穿的贫困生,不负乡亲们的期望,在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关怀下,最终以甘洛县“文科状元”的好成绩被省城大学录取。

“感恩是我人生路上唯一的行囊。”这是布哈在大学期间最喜欢也最常说的一句话。

那时,布哈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组建起了贫困生的“自强社”,除了学习上相互帮助、辅导外,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借助学校的安排推荐,走到社会去兼职打工、勤工俭学。

学习之余,他们在校内搞保洁,到校外给“糖酒会”举牌子、在车展当引导……这些活动显然挣不了多少钱,但他们总是从每次微薄收入中捐出10元、20元,成立“爱心基金会”,帮助更加困难的同学。当然,身为“会长”的布哈无论是打工还是捐钱,始终是领头人。

“因为爱所以爱,感受阳光的温暖更懂感恩。”朴实的布哈始终牢记党恩,把个人命运与党、国家和部队建设紧紧联在一起,自觉把扎根奉献保卫大凉山作为对党最大的忠诚。2009年,布哈大学毕业,入伍迈进军营,从一个贫困生成长为武警部队一名军人。

一路走来、万千情怀,党的民族政策阳光的照耀、老师同学们温暖手臂的扶持、乡亲们的点滴关爱……这一切让布哈有了一个发自内心的梦想:等自己有了能力,一定要报答家乡那些让自己在“百家衣”“百家饭”中长大成人的百家情、千家恩……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党员、军人的初心”

“当个好兵,为国为民。”这是布哈大学毕业即将入伍时,老师送给他的一句话,但那时候的布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不透彻,甚至觉得有点大而空。

“理大不大、话空不空不是一时之断,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部队的工作中,布哈逐渐感悟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并一以贯之。

“85年前的红军长征途中,小叶丹与刘伯承在彝海边歃血为盟……”到了部队,布哈所接受的第一堂政治教育课,便是走进彝海结盟纪念馆参观。

在一幅幅珍贵的影像面前,在讲解员的解说中,体悟了红军长征途中与大凉山彝族同胞结下的鱼水深情,了解了近年来所参与的爱民助民的故事,也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人民利益高于天。

2014年10月20日晚,美姑县柳洪乡发生泥石流,一辆面包车被成堆的泥浆石块掩埋,车体发生严重变形,车内7名乘客生命危在旦夕,布哈奉命带兵施救。

赶到现场时,已有不少围观的群众,他们脸上写满了焦急的神色。可当布哈带领着战士们一出现,百姓们立马欢呼道:“武警来了,有救了!”

“有我们在,请放心!”那一刻的布哈一下挺直了腰杆,内心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自豪,但肩上也同时压下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凌晨3点,救援持续近7个小时,布哈带着战士们始终咬紧牙关,竭尽全力,手磨出了血泡,割出了血痕都浑然不觉,他们忘记了身体的疲惫、忘记了天寒地冻的环境,只有一个信念:争分夺秒,全力救人。

这次生死救援,对布哈的军旅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在后来驻村扶贫的岁月里,村里的群众以及身边的朋友都不理解,为什么布哈会那么拼?每听到这样的疑问,布哈都会想起一位战友——最美逆行者张国全。

2017年8月8日,阿坝州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一时间山崩地裂,江河横断。在那次抗震救灾中,武警阿坝支队士官张国全不惧滚石,逆行而上,成为了“火遍全国”的最美逆行者。

当张国全作为武警四川省总队先进典型走进武警凉山支队作巡回报告时,布哈曾问他,逆行的勇气是什么?张国全的回答让他刻骨铭心: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宗旨,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正是在部队这样的环境中,布哈渐渐的真正懂得了人民的含义,也懂得了军人的责任。

梭梭拉打村进村入户路大多都是泥巴路,遇到下雨时节就泥泞不堪、一步三滑,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为此,布哈主动担起参与修建入户路的责任,2个多月没回一次家,天天吃住在现场。一夜突降暴雨,担心刚修好的路基被冲毁,他冒雨趟水查看,不小心滑倒在地,摔伤头部,一度昏厥。

村长尼惹尔从问他,也不晓得你这样做图个啥?已经成长为该支队某大队副大队长的布哈眼含热泪地说:“我是一名军人,更是一名党员啊!做这些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党员、军人的初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一路走来,布哈遇到了无数挫折,也收获了很多荣誉,但他对身边战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仍是:“当个好兵,为国为民。”

“造福彝乡是快乐的事,我找到了人生价值”

参与扶贫工作后,布哈便一头扎进了梭梭拉打村,一门心思钻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方法,但也减少了对家人的陪伴。

去年,布哈回家休假。一天,恰逢妻子要过生日,布哈与妻子约好到西昌买生日礼物。中途听说凉山州的“养蜂王”宋文学到西昌办事,为了请到宋文学担任村里的养蜂技术顾问,布哈借着给妻子买礼物的机会,早早便到市里等待,可一整天过去,礼物忘了买不说,人也没等到,妻子气的大骂他“走火入魔。”

但就在布哈懊恼的时候,村里的绣娘贾巴伍呷却主动找到布哈,送给了布哈一副精美的彝绣,让他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妻子。那一刻,不止布哈,还有布哈妻子的心也被淳朴的村民融化了:你放心去做,我永远支持你,与你同行。

诗人艾青在诗歌《我爱这土地》里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对于布哈来说,这深沉的爱是感念党恩、反哺家乡的初心,是在村里9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是访遍522户1779人一人一户不落的执着,是顶风冒雨担当拼搏誓让乡亲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但就是在这样的爱里,也饱含着不被理解认可的委屈。

布哈知道,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没有一条路是平坦的。但他没想过会这样难。就在布哈最低谷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成都体院的信,信的主人是他资助了10余年的学生吉处金珠。附信摘选:

“布哈老师,你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学习的榜样,在你的影响下,我一直在努力。今天,终于成功考上了成都体育学院的研究生,我想等自己有一定能力后,也跟着布哈老师去帮助大山里的孩子,让他们走出大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合上饱含真情的来信,这位坚强的彝家汉子红了眼眶,那是幸福的泪水,备受感动的布哈重拾信心,振奋精神,给妻子打去电话:不干出样子来,绝不收兵!

布哈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造福彝乡是快乐的事,我找到了人生价值。”

今年春节,幼儿园的老师和武警官兵把园区打扮的焕然一新。充满好奇的孩子们睁大眼睛,打量着院子里的彩虹滑梯、教室里的儿童桌椅和宿舍里崭新的被褥。4岁的马拉达摸摸小床上松软干净的被褥,把小脸贴在蓝色的米奇图案上,显得格外的开心。这所2019年9月刚刚投入使用的武警爱民幼儿园,可以让200多名孩子在家门口接受到免费学前教育。

想起初到村里时,40多个孩子挤在两间阴暗简陋的教室里上课,再看到现在设施完善、热闹非凡的崭新园区,布哈脸上写满了骄傲与自豪的笑容。

那一刻的布哈恨不得告诉所有人:这份快乐不仅属于孩子们,也属于在背后协调推动的布哈和全体官兵。

10余年来,布哈付出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努力,也收获了常人所不能体会到的幸福。在一次次的付出中,布哈对“奉献”二字有了自己的理解:“能付出是一种幸运,被需要是一种价值。”

(摄影:洪福乐 李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