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润雨 川观新闻记者 王晋朝
开栏语
惊蛰已过,万物复苏,春耕的大幕在巴蜀大地上徐徐展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乐山作为我省粮食重要产区,今年的任务是完成粮食产量126万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七山两丘一平”的乐山将如何抓住春耕机遇,完成稳粮增收目标?即日起,四川日报乐山全媒体中心推出“乐山春耕观察”系列报道,深入一线,从“地从哪来”“谁能受益”“如何增效”三个关键切入,展现稳粮增产的乐山有益实践。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在“七山两丘一平”的乐山,如何克服地形限制,“稳面积、提质量”,为今年粮食稳产增收提供先决保障?
带着这样的问题,川观新闻记者来到了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宜坪乡,在山间连片的高质量农田中找寻答案。
3月7日,记者从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城出发,沿国道245线向西行进。宜坪乡坐落于大渡河南岸的群山环抱中。
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近30分钟,到达宜坪乡宜坪村时,映入记者眼帘的却是一片豁然开朗——连片的梯田在山坳间蔓延,新绿中规整的沟渠、硬化的道路穿插其间。梯田上,当地群众正在疏通沟渠、翻整土地,为下一步播种做准备。
宜坪乡千亩高标准农田
“还在备耕。”峨边县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彭军告诉记者,宜坪村海拔1300米,虽是仲春,平均气温仍在10℃以下,相比乐山的其他区县这里春耕节奏要整体延后15天左右。
行走在田间,当地村民邛莫鹰时正在整理覆膜的土豆秧苗。“原来都是小块块地。”他告诉记者,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零散的山间耕地。没有硬化道路、没有排洪渠,也没有灌溉系统;耕作基本靠人力,灌溉全是肩挑手提,“夏天雨落大点,山坳就涝起”。用他的话讲,那时候种地一个月比现在半年都辛苦。
改变始于两年前。2019年底,峨边开始对宜坪乡宜坪村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到2020年底宜坪乡宜坪村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00亩,其中,山间田地“坡改梯”800亩。“思路很简单,就是‘提质’。”彭军介绍,峨边多是宜坪村这样的山间土地,难以扩容,要提高粮食产量就要从提升耕地亩产效率入手。
宜坪乡千亩高标准农田
“整地是关键的一步。”彭军介绍,建设高标准农田需要将山间零散的耕地“化零为整”,这样既便于统一规划相关配套设施,也利于群众开展机械化耕作。
难题随之出现,800多亩土地分属全村几十户村民。“占了这家的地,推了那家的坎儿都不好说”。彭军告诉记者,土地是农户的“命根子”,要把土地合起来,首先就要打消群众顾虑,从源头上解决土地整合后公平划分的问题。为此,县农业农村局请来了第三方公司进行土地测绘,厘清了整地前各户的土地面积。彭军说,整地完成后,当地按照测绘数据对农户土地重新划分,“确保每户农户的土地面积不会减少。”
与整合土地齐头并进, 交通、灌溉等基础设施同步推进,当地全方位提升农田耕作质量。宜坪村“坡改梯”的800亩高质量农田,当地配套了新砌明渠1862米,新建田间道路839米和一口全新的蓄水池。“灌溉水管直接引到了田坎边,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邛莫鹰时说,生产路修通后,他第一次用上了机械化耕种。 有了机械设备助力, 2021年邛莫鹰时家玉米每亩增产近200斤,土豆每亩增产超过了400斤。
宜坪乡千亩高标准农田
整体的数据更为直接。宜坪乡乡长吴柯宏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第一年,当地群众粮食亩产同比增加超过30%。
宜坪乡仅是缩影。峨边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9年至今,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8万亩,建成配套明渠21117米,铺设输水管道61131米,新建生产路6527米,让当地实现了“旱涝保收、宜机作业”。他表示,今年峨边还将继续开展3000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
乐山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 张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目前,全市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98万余亩,正在全力推进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预计全市29.5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于今年5月底前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307万公斤,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3.7万亩。
乐山采取三项举措,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高位推动抓统筹。建立项目指挥长第一责任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配合协作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调度提进度。根据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坚持“周调度、月分析、季复盘、年考核”四步工作法,确保项目能落地、事事有回应 。三是规范管理保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等作为建设规范,严把工程质量关,致力建成精品工程。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网友1344403 2022-03-14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好“三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