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魏冯 郑志浩 秦勇 王吉南

7月13日上午,离内江市“恢复生猪生产补栏决战45天专项行动”还剩最后三天,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副科长张强在办公室拿着一份份写满密密麻麻数字的调度表,只为争分夺秒,抓紧摸清核对各区县仔猪母猪补栏周数据,制定各区县生猪生产增长趋势折线图,为专项行动收尾提供重要依据。

同一时间,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糖房坳村圆溜溜现代养殖园区内,圆溜溜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柳又权正在查看猪舍内长势情况。“咱们存栏的8000头育肥猪,质量高,预计10月份就可出栏。”

仔猪贵、仔猪缺,已成为今年生猪产业的共性难题。今年上半年,内江通过“肥转母”快速提升种猪基数,增加能繁母猪5.5万余头,增加仔猪存栏50万余头;同时请“外援”,通过德康、正邦、新希望六和等生猪龙头企业,从省内外引进仔猪21.67万头、母猪4.5万头,7月还将引进种猪0.7万余头、10万头仔猪。

不仅是内江,泸州、自贡、宜宾也在发力,全力完成全年生猪出栏任务。

今年四川要实现生猪出栏6000万头,川南四市出栏任务超过1200万头,占今年全省任务五分之一,川南成为今年四川生猪复产的主战场之一。

距离年底仅4个半月,主战场的目标任务完成进度如何?记者采访了四地部分养殖场和相关部门相关负责人。

【现状】

时间过半、出栏量任务却未过半,生猪存栏后劲十足

7月13日一早,自贡富顺县永年镇莲池村内,德康永年种猪场场长赵文举8点钟准时进入猪舍。他每天头一件事,就是仔细查看每头生猪有没有生病。等一切正常,他才能放下悬着的心,打开自动机器设备给母猪喂饲料。

就在一周前,赵文举的种猪场首批217头母猪顺利产仔2908头,全部入驻智能化新家。这个种猪场身价过亿,是今年2月底启动建设的,总投资2.2亿元。

负责项目建设的富顺德康公司总经理龚进介绍,第一批引进种猪2000头,到7月底前将完成1万头引种任务计划,届时将每年为富顺县和周边地区提供30万头以上的仔猪,保障富顺区域生猪产业发展。预计到今年底,德康集团在自贡自建和整合的9个种猪场将全部投产,存栏能繁母猪的保有量将超过4万头。

内江则在今年6月1日开展“恢复生猪生产补栏决战45天行动”,促进生猪产能快速提升。

“我们通过‘肥转母’——用饲料、饲养空间等调整让肉猪转为种猪后,母猪金贵了不少,寿命也从半年左右延长到三年左右,”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推动闲置养殖场快速复产,推进填槽扩能,对有条件进行改造的闲置养殖场给予一定改造补贴等举措,释放本地生猪扩产潜力。

为追赶年终出栏目标任务,四市都在快速“加码”。

记者根据四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发现,各地目前的生猪出栏数量,均未能达到2020年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50%。根据四地数据显示,宜宾、泸州、内江、自贡的年终出栏目标任务,分别为466万头、360万头、235万头和170万头。

截至6月底,自贡生猪出栏72.05万头,占年终出栏目标任务42.38%; 据内江初步统计,截至6月全市生猪出栏31.4万头,占年终出栏目标任务的13.36% ;泸州生猪出栏158.9万头,占年终出栏目标任务的44.13%;宜宾前半年出栏生猪212.1万头,占年终出栏目标任务45%。

时间过半,任务未过半,但各地存栏量足。截至6月,宜宾、泸州、内江、自贡的存栏量分别为332.7万头、246.9万头、191万头和112.8万头。

各地也对完成年度出栏目标抱有信心。泸州预计全年可出栏生猪381.1万头,超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5.8%;内江全市全年可出栏生猪245万头,超全市目标任务10万头;自贡也将争取完成全年170万头生猪出栏任务;宜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也有底气能完成全年生猪出栏的目标,“除了充足的存栏生猪,前半年我们累计也新增能繁母猪11.1万头,现有能繁母猪33.5万头,这都能成为保证生猪产量的后劲。”

【变化】

非洲猪瘟和成本上涨带来隐忧 但利润空间在变大

从半年数据来看,川南四市总体呈现恢复加快的良好势头,同时生猪产业也发生着变化——仔猪“身价”飙升、饲料成本小幅上涨,利润空间也在变大。

7月13日,泸县兴旺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泸县得胜镇养猪场内,总经理杨义正忙着组织安排防疫消毒和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养殖场设计存栏量达4500头,已出栏2900头,还有1000余多头马上出栏。

杨义感慨,今年仔猪得靠“抢”。“去年完成仔猪补栏,只用了半个月不到,就收齐了;今年足足花了一个半月,到处去找猪,最后还是从成都运过来的。”杨义说,受今年新冠疫情影响,他们购进仔猪的渠道受限,有些企业旗下的养殖基地为了完成单位年初定下的出栏目标,还出现互“挖”仔猪的现象。

仔猪“抢手”,直观体现就是“身价”涨。泸州和宜宾多名养殖场负责人表示,去年的仔猪“身价”不过500元一头,今年涨到1200元到1700元一头,高的甚至卖到2400多元一头。

身价涨了,防疫成本和饲料价格跟着涨,但涨幅不算大。 “防猪瘟、防新冠疫情,多少增加了我们的防疫成本,但总体不多。”杨义说,他的养殖场的消毒频率更高了——“养猪场内以前一周消毒一次,现在一周至少消毒2次;养猪场外比如员工休息区,也从之前偶尔消一次毒,变成每周消毒2次,消毒水这些价格也在涨,用的也比以前凶得多。”

据泸州齐力康生态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龙腾透露,目前猪饲料也上涨了大概3%到5%。 “这是因为饲料厂防疫成本也在增加,加上生猪数量比去年少,他们销售额度上不去,就调整了饲料价格。”一名知情人士透露。

非洲猪瘟和成本上涨,让部分养殖户对市场风险充满担忧,产生不敢养、不愿养的想法。几名养殖大户坦言,今年养殖户对养猪存在畏难情绪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猪少了,受非洲猪瘟影响,仔猪缺、能繁母猪大幅下降;二是成本变高了,仔猪身价大涨,饲料和防疫成本也在增加;三是受非洲猪瘟、新冠疫情影响,一旦遇疫情或病死,市场价格将受波动,也将面临较大损失。此外,也受到环保限制、用地等常规因素影响。

仔猪在变贵、饲料和防疫成本也在增长,养猪还挣钱嘛?“ 当然挣,成本上涨了,利润空间也变大了。”龙腾说,他们今年卖了2000头仔猪,平均一头能挣至少1000元,已经挣了20万元。

杨义也表示,和去年相比,今年养猪挣得多。他打比方,去年上半年受非洲猪瘟影响,一头猪从仔猪养成肥猪,大概不到2000元的成本,但去年受非洲猪瘟影响,7月卖出一头猪反而要亏几百元,颓势直到去年下半年才大幅扭转。“今年7月,仔猪、饲料和防疫成本在涨,但从仔猪养成肥猪的成本大概约为3000元,卖出价格如今在4000到5000元,每头猪能挣一两千元。”

【举措】

抓大不放小 养殖补助、非洲猪瘟防控力度双提高

看到成绩和变化同时,各地对于非洲猪瘟防控压力和潜在的市场波动,仍未放松警惕。川南四地也通过狠抓生猪恢复生产和规模场建设等举措积极部署、提振信心,全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7月12日下午,宜宾市农业农村局畜牧产业科办公室里,科长曹阳透露,从端午节以来,像这样在周末的加班忙碌已是常态。相关工作人员不仅在办公室忙碌,还要前往各区县调查实际的补栏情况。

抓补栏,先抓大——即各地抓好规模养殖。当前,宜宾正推进与德康、温氏、正邦、巨星、大北农、新希望等龙头企业的12个签约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国有农业投资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的合作模式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目前宜宾在建生猪规模养殖场179个,标准化、标准化生产单元791个,年底全面建成投产后年出栏1000头生猪规模养殖产能将达214.4万头。

泸州也在积极动员龙头企业的力量,全力补栏增量。据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泸州依托招引的温氏、巨星、新希望、德康等龙头企业发展生猪寄养、租赁托管和自繁自养等生产模式,目前投产14个大型种猪场、491个规模商品猪场,存栏生猪55万头;在当前规模养殖用地寻找困难的大环境下,合江县先市镇试点建设全市首个楼房生猪养殖园区,设计年出栏生猪8万头,目前一期工程三层圈舍已于今年5月竣工投产,存栏生猪2.5万头。

抓大同时也不放小,四地也在支持中小养殖户恢复生猪生产。

“饮用水和饲料一定要彻底消毒,莫要松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  7月10日下午,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下元村的集体经济养猪场,该村第一书记李燕伶来到养猪场,一再叮嘱工作人员生猪生产和猪瘟防控各类注意事项。1200余头生猪的长势情况,成了她这段时间最关心的事情之一。

据李燕伶介绍,下元村与内江德康农牧有限公司开展“代养”合作,企业提供技术、药品、饲料等,下元村承担人工、场地等,每头生猪代养费约在400元,通过大企业带动减少市场波动,增强农户养猪积极性;内江还动员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众筹“认养”、扶贫单位和干部支持贫困户“代养”生猪,推动散养户快速补栏,新增存栏生猪1.5万头。

各地还在落实各项生猪扶持政策。泸州对新建年出栏1000头的规模猪场给予10万元和1年贷款贴息补助,区县也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如江阳区对能繁母猪给予200元/头补助;合江县对现代生猪养殖园给予10万元/单元补助,部门还联动完善生猪产业用地政策,提供恢复生猪生产用地908.4亩等;宜宾也提高养殖补助,如在省级予以300元/头标准补助基础上,市县财政分别给予150元/头的配套资金补贴,当前用于扶持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和新增能繁母猪的财政资金已达1.503亿元。

同时,各地也在加强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泸州在省际边境公路和高速公路出口设立58个省际间临时检查站点,严防疫病输入;宜宾也将支持鼓励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和屏山县等具有较好天然屏障条件的县和温氏、德康、正邦、巨星等具有较高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企业创建非洲猪瘟无疫区和无疫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