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安州区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人从哪里来”的问题,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的重要载体,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路子。

(河清富乐社区内学生正在观摩书法教学)

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延伸至哪里

“哪里有群众,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日,记者在河清镇富乐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志愿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地看到,三五成群的党员群众正在练习书法、下棋、跳舞等娱乐活动,通过健身、文化休闲等,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激励各中心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自从这里有了文化活动中心后,社区的书画爱好者每天都到这里探讨和学习,还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71岁的黄福太说,通过长时间的练习书画,让书画爱好者感觉通体透畅,精神焕发。

在位于该社区的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和社区“有事来商量”议事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对各种意见和建议梳理后,逐一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喜欢给社区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均得到了解决。”正在提建议的居民陈建华说,“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后,几乎每天都有人值守,居民不用出社区就能解决群众的一些事儿,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和重要依托,更好地体现了“最后一公里”服务。

据介绍,根据富乐社区实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党建引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主线,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示范一条街--养老服务中心”为实践阵地,通过构建“一站九中心”模式建设(即:1个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个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人大代表履职中心、“有事来商量”议事中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志愿服务中心、工会会员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未成年服务中心、社会组织管理中心。推进场所、队伍和项目三大要素的整体提升,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队伍和活动的全领域覆盖。

“我们规范建设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做到有组织、有机构、有阵地、有队伍,阵地力求做到有新意、有创意,能够满足新形势下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河清镇富乐社区党委书记彭德军介绍,社区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群等网络手段,通过便捷式的传播技术,互动式的参与方式,为群众提供新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同时,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宣传教育引导活动,把培养广大群众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现代生活理念做为文明实践的重点,不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社区向上向善、互帮互助成为全社会的新时尚、新风尚。

精准把握需求,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桑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综合文化站、广播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突出文化个性,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群众文体活动,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在桑枣镇的省特级文化站,记者看到,站内设有书画美术、文学创作、音乐舞蹈、摄影等协会,还建设了“十里文化圈”,处处展示了“拓展阵地,建好‘百姓厨房’,壮大队伍,培育‘大众厨师’,丰富载体,展示‘精湛厨艺’,培育特色,精配‘文化盛宴’”的文化精髓。

据介绍,桑枣镇整合镇域内文化资源,加强镇、村两级文化阵地的建设,打造陶艺文化、狮龙灯传统文化、校园及感恩文化、家风文化和村组文化大院等五大特色文化文化产品,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有效促进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和延伸,实现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14个村实现了村村都有文化大院,成立了舞蹈文艺队伍,统一采购服装道具,选送文艺骨干,由文化站进行长期培训。同时,以立云村、飞龙村、上清小区为示范点,建立和扩大了文化大院的影响,发展了农村基层群众的“坝坝文化”,让村民在劳动之余娱乐有去处,空时有乐头,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桑枣镇管好用好文化阵地,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制度体系。对村(居)各类文化工作进行年终考核制度化,文化站内的图书阅览、电子阅览免费开放制度化。文化站免费培训村、社区及学校、单位各类文艺骨干制度化,大型文艺活动开展制度化等,每年固定连续举办大型民俗踩街表演活动、大型元宵猜灯谜民俗活动、送文艺下村组活动等。完善村、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化等等,以此保障和促进区域内文化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这里的各种文化活动,真是开展得丰富多彩,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有好去处,满足了我们的精神文明生活需要。”一谈起镇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当地居民赞不绝口,纷纷竖起大拇指。“我们每次带孙娃子到文化站耍的时候,他都不想回家,总说再耍一会儿。”68岁的李文君老人说,每到周末,他孙子回家后,第一时间就往文化站跑,真让人留恋往返哦,走进了家庭、深入了人心。

整合盘活资源,让和美之花在安州遍地开

据介绍,安州区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以区为整体,以乡镇、村(居)两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同时,整合阵地资源搭建起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健身健康、法律法规等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迫切需求的服务平台,依托“村村响”广播、互联网及APP等载体,不断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夯实时代新人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推动乡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起来,进一步提升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据统计,安州区的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有2个,区级有10个。“我们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要有“六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活动项目、有工作台账),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确保通过文明实践达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成效。”安州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安州按照“6+N”的模式搭建服务平台,整合阵地资源,并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根据群众需求,引导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形成“8+N”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步,安州区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健全运行机制,严格考核监督,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试点建设落地落实,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和美之花在安州遍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