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翻开7月14日的《中国青年报》,看到一个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达到9915万只,比2018年增长766万只,90后成为中国养宠的“主力军”。还有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宠物主占比为38.8%,同时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宠物主占比也不容小觑,达到了34.4%。

这个“萌宠”人数的上涨比例,以及大城市往小城市一路扩展的趋势来看,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他们萌宠的不仅是一只宠物,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更有甚者,简直将自己的家变成“萌宠园”。以95后孙铭浩为例,每天一下班,就一头扎进这个园里:2只布偶猫在家里到处跑,6只乌龟满地爬,还有几十只树蛙、角蛙在水缸里等着换水。铲屎、喂食、换水……

于是,孙铭浩每天下班后,他花费在“萌宠园”上的时间都要一个多小时。据白皮书说,这是现在一些年轻人的“萌宠”常态,亦即如此宠物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据说原因是当下“空巢青年”“单身主义”“丁克一族”增多。有人或许会说,没啥大惊小怪的,反正回家就是休闲,一边“服侍”这些“主子们”,一边也活动了手脚,约等于锻炼身体,无可厚非。加之,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休闲妙方,犯不着大家都整齐划一地一个爱好。

当然,萌宠行为确属私人领地的事儿,从侧面也可以说这是“后浪”们彰显爱心与善心的一种表达方式,也算是一种动物保护意识的“觉醒”吧。但是,如果超过了一定的程度,越过了自己的经济承受力,侵占了自己的大量时间,超越了亲近父母、子女的程度,那就有些过分了。而今,很多年轻人养宠物方面不再追求宠物们的可爱,而是标新立异,什么酷炫就养什么;什么具有攻击性,不易驯养、容易伤人的“另类”宠物,越去“萌宠”。

于是世界上最奇葩的宠物排行榜就出现了。实际上,除了濒危动物,大多数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和生存能力。动物有自己的生老病死规律,也非人的意志所能改变。人类为了表达自己的善心也好,满足一己之好也罢,主观加以特殊的宠爱与“服侍”的感情投入,这本来就有“强其所难”的意思。拿网友的话来说,你问过“王八”的感受吗?

所以,恕我直言,在很大程度上,后浪们的“萌宠”折射出的是对现实和人生的一种态度,这种强加于它物的娇宠,实际上是让动物成了其消极人生的替罪羊。我们尚且不说后浪们应该有自己远大的追求,去为随时而至的迎风破浪抢抓学习、充电、调研、思考的时间以蓄势待发。实际上,即便“萌宠”,其终极意义也在于对人类自身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