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3%。随着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创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融合发展,新消费的澎湃活力正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作为经济与人口大省的四川应抢抓机遇,主动适应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与消费升级的需求,按照以消费促升级、以消费结构调整促产业转型的思路,坚持“内生驱动”与“外生引导”两手抓,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加速产品和服务供需方式创新,促进商品和劳务市场供需结构平衡。


龚勤林 陈说



聚力供给:拓展消费供给渠道、提升供给质量

疫情之下,新型消费不断拓展,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直播零售等消费新模式、新方式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药店”等逆势发展,信息消费、防护用品、卫生健康用品等消费显著增长……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从供给端看,四川应从消费供给渠道拓展和供给质量提升等入手来统筹推进。

首先应坚持新经济新业态引领,拓宽服务供给渠道。顺应时代变化,培育升级消费业态是当前的必然选择。依托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基建”,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培育线上线下消费热点,加快建设“智慧药房”“智慧商店”“智慧街区”等,推广示范无接触式消费模式,满足“宅经济”“云生活”等新消费需求;创新线下实景、VR旅游等线上“云”模式的体验式文旅消费模式,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商旅文体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免费义诊、在线问诊、AI辅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借助线上手段实现功能互补、资源整合、信息互联。

其次,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优化便民服务,积极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扩大中高端供给;创新产业链管理,对消费品领域的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引导社会资源向消费品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前沿集聚。

第三,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优化消费市场环境。加快营造有利于各类消费型企业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强产品、服务质量监管与违法查处力度,建立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造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




着力需求:加快消费挖潜回补、促进消费升级

从需求端看,首要保障传统消费重振维稳,在重要节假日开展惠民促销活动,实施消费提升行动,加速文旅、餐饮、休闲娱乐等传统消费门类回暖,加快消费挖潜回补,扩大社会消费总需求;同时,搭建新型消费载体,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创新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

一是重振消费信心,深挖传统消费潜力潜能。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鼓励传统商场、老旧厂区等改造为多功能、综合性消费载体,重振传统消费信心;依托“天府里·悦生活”系列活动,开展商旅文融合惠民促销活动;鼓励节庆消费,挖潜回补传统文旅、餐饮、娱乐等消费需求。

二是挖掘消费热点,壮大新型消费载体群体。加快引导新兴消费,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娱乐消费,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推广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在线金融等新型消费服务;搭建数字经济、直播带货与区域特色产品供给相结合的新型消费载体,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品质,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群体。

三是拓展消费空间,完善城乡消费渠道网络。刺激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推动政府、企业、消费者多方参与,搭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购物、体验、娱乐多场景贯穿的新型城乡消费网络体系。促进农村电商扩散,加快乡村消费网络拓展,开展“汽车下乡”、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和智能手机以旧换新活动,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在城市大力发展“小店经济”和重启“夜间经济”,便利消费者,支持具备条件的商业街区、城市活跃街区嵌入小店经营企业,丰富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鼓励特色小店创新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将传统门店改造成引领性的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定制店,挖掘店铺特色,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差异化消费需求;活跃夜食、夜购、夜娱、夜展、夜秀、夜宿、夜读、夜健等夜间消费业态,丰富夜间消费场景,鼓励商贸流通企业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




发力支撑:提升城乡精细化治理水平

完善政策保障

聚力供需两端、以消费促升级,还要从提升城乡精细化治理水平和政策保障入手,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有力支撑。

首先,在城镇建成区和城乡结合部开辟专门空间,建立现代化的城乡环境治理体系,构筑全覆盖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区域物流体系,规范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等消费活动,因势利导促进形成一批人气旺、特色强、环境靓的新型步行街。

其次,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为消费回稳升级保驾护航。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等帮扶政策,增强企业发展信心。适当降低中小微涉消费领域的企业营业收入的减税门槛。允许传统消费型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免交增值税,延长纳税申报期限。在一定期限内对中小微企业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予以免征,对大型企业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减半征收,降低企业行政性收费项目与额度,降低行业准入门槛,让企业有能力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完善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财税支持措施。在五大经济区适时出台契合各自区域经济特征、有针对性的税费减免政策,刺激多元化产品的便捷供给。

(作者分别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