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变“博士候”,是一种什么感觉?近日有媒体报道,在聘期“非升即走”压力之下,博士后群体的竞争和内卷加剧,催生出不少急功近利行为,损及学术质量和学术精神,不少人自嘲为“学术练习生”“科研临时工”。相当多的博士毕业后要经历长久的“等待期”,才能在过度激烈的竞争中谋得一份教职。(2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

一些高学历的人在单位里反而成为了“学术练习生”“科研临时工”,这在一些人看来是十分可笑的事情。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人才的浪费,放着高学历的人不使用,反而使用了低学历的人,让“博士后”只能“等候着”,找不到满意的好工作。

从“低学历的人”找工作难,到“高学历的人”出现了“不好用”真的只是没有“人尽其才”?真的只是 “用人不力”?我想如果仅仅是得出这样的结论也显得太过鲁莽了!

对于用工单位而言,他们自己都有着使用人才的标准。那就是使用“最适合自己的人才”。尤其是眼下的用人单位很多都是民办的单位、私营的单位,无论是科研企业还是科技企业,亦或是商业企业,他们在“招兵买马”的时候,看的都是“实力”而不是“帽子”,简单一句话,这些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是“用人才”不是“用学历”,他们才不管你戴的是“博士帽”还是“小花帽”,他们要的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博士后”变“博士候”未必就是什么坏事情,这反而反映出的是用人观念的变化。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私营企业而言,使用人才,需要多方面考虑:一个是,是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一个是,是不是最有性价比。也就是说,企业使用“博士后”创造的效益和使用“本科生”创造的效益有何不同。“博士后”变“博士候”的背后,本质是用人观念的理性变化,毕竟企业要的是“创造价值的人”不是“学历最高的人”。

一些高学历的人为何成为“学术练习生”“科研临时工”?原因就在于用人单位从实际需求进行的考虑,这是一种“对能力的检验”,不管你是什么学历,需要“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如果你真是“黑马”用人单位不会放弃你,如果你只是“顶着博士后的帽子”,那显然就要走人。

长期以来,在用人上出现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痼疾,打破这种诟病多多的用人陈旧习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也就有了“破五唯”的改革,“博士后”变“博士候”恰恰是这项改革结出的甜蜜果实,也警示抱着学历大腿不放的人,要当一个“有实力”的人,而不是“有学历的人”。

人才优胜劣汰是正常的,无论是“高学历的人”还是“低学历的人”都是一样的。这才是健康的用人观念。

因此,大家要读懂“博士后”变“博士候”背后的用人形势的变化,并且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是抱怨“学历无用武之地”!(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