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唐子晴/文  仁和区融媒体中心 张强生/视频

7月10日一早,家住攀枝花市仁和区同德镇双河村的蒙国友穿好白色工作服,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后,走进村里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开始一天的花椒烘干加工工作。脱贫攻坚以来,双河的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再到建起厂房引进生产加工线,村上的变化在点滴间发生,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苏波 摄)

双河村地处二半山区,海拔落差大,地理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2012年,双河村开始发展种植业,桑葚、芒果、花椒成了农户的新选择。“之前种玉米,家里5口人,收入糊口都费劲。”蒙国友说,年收入2000多元,家人都“穷怕了”。后来,村上帮忙出主意,引导蒙国友一家种上了100多棵桃树和2亩桑葚,通过资金、技术双帮扶,支持发展种植产业。

与蒙国友一样,村里越来越多贫困户种上了桑葚,但问题紧随而至。“每一户村民都遇到过这样的麻烦。”双河村村主任谷天才介绍,由于桑葚不便远程运输,采摘之后只能等待水果商上门来收,“价格上不去不说,还特别容易积压,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苏波 摄)

既要让果树种得好,又要助农户卖得出。2018年,见有村民采用家庭作坊的方式进行果品加工,援建单位与村上共同决定,投入120万筹建一条加工生产线,将采摘的桑葚鲜果烘干烤制成桑葚果干,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销售周期。“村上统一收购,比市场价平均高两角钱,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生产线建成后的第二年,17000斤桑葚烤制后销售额达20多万,除去给村民分红,村集体经济开始有了起色。现在,村上大量种植的青花椒也能在厂里完成深加工,直接向市场销售。不仅如此,加工厂吸纳村里的7户贫困户加入,提供多个生产岗位,在家门口完成就业。

(苏波 摄)

有了产业发展,双河村在脱贫攻坚的号角下,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以来,村里的产业路硬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之前的道路损坏做了新的修补,村民的房屋也升级改造,变化非常大”双合村第一书记邹胜福。下一步,村里的这条加工生产线还将探索更多农副产品加工,让种植产业带来的甜蜜加倍。“种好家里的果树,做好加工厂的工作,越来越有信心能把日子过好。”蒙国友满怀信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