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樊邦平整理

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但很多人不知道,这本名著还有一个续本——《续资治通鉴长编》,这个续本的创作者就是来自眉山的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取材相当广泛,史料极为详备,其详细记载了北宋168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共1063卷,该书按“宁失之繁,毋失之略”的原则,采用编年体,按日记事,一日之中多事并列叙述。《续资治通鉴长编》历来被史学界推祟为《资治通鉴》之后不可不读之书,历代都得到很高评价。

作为创作者,在编撰该书时,李焘也是花费了一番功夫,历经了不少的波折。

生于1115年的李焘是北宋眉州丹棱县(今眉山市丹棱县)人,李焘祖先是唐太宗第十三子李皋(一说李偲)左武卫大将军,后因为武则天当权诛杀唐宗室,李家举家避居丹棱民间,李氏从此成为丹邑望族。

勤奋好学且聪明的李焘在小时候便展现出了惊人的历史才华,宋绍兴四年(1134),只有19岁的李焘便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史学著作《两汉鉴》,第二年,绍兴五年(1135),他再撰写出了《反正议》14篇,从此才名远扬。彼时“权臣”秦桧还专门派人以功名相邀,但被李焘拒绝。

绍兴八年(1138),23岁的李焘考中戊午科黄公度榜进士,任成都府华阳县(今成都市华阳县)主簿,但不久,他又辞职回到丹棱龙鹄山建造书屋,取名“巽崖”,专心苦读。

在丹棱苦读的两年间,李焘深入研究了大量历史著述,绍兴十年(1140),李焘到华阳赴任,很快就辑录大量的皇朝实录、正史、稗官野史、典章制度、家乘、志状、官府文书等第一手资料;绍兴十七年(1147),父亲去世,李焘回家守孝三年,其间,他先后写成《历代宰相年表》,《天禧以来御史年表》、《天禧以来荐官年表》、《续皇朝百官公卿表》。这段时间的编撰为李焘后来完成《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编撰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隆兴元年(1163)至淳熙七年(1180),李焘将陆续编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手稿分4次进献给宋孝宗审阅。此间,他的官位屡次升迁,但从未间断过《长编》的编撰工作。特别是他入朝为史官,有机会接触国家档案和秘籍后,更以严谨的态度创作,数次修订自己以前书中疏漏之处。从绍兴十年(1140)开始,李焘数易其稿,终于在淳熙十年(1183),完成《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编著。进献书稿时,宋孝宗就十分称赏,称李焘是无愧于司马迁的人,并命人将《续资治通鉴长编》收藏进了秘阁。

李焘掌握大量史料,不附和史官,不逢迎皇帝,对历史事实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记录。对不同人物著作中的合理成分和有用的资料,都尽量地采用。在《续资治通鉴长编》编撰过程中,为了说明史料来源,注明人物初见年月、邑里、谱系,李焘创造性地在正文末加注文,使注文成为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被后人称为《长编考异》,其对后世查考意义重大。李焘还摸索发明了一种在当时较为先进的资料整理方法,据周密《癸亥杂记》载:李焘做有10个木橱,每橱中安放20个抽屉,史料以年为序先后存入相应屉中,每屉以甲子编号,方便资料的查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