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吴梦琳

要了解巴蜀历史,绕不开《华阳国志》,这也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史学家、地理学家常璩所作。此前,四川第二批历史名人公布,常璩入选。

实际上《华阳国志》并不仅仅包括蜀地。华阳,一般来说,即为华山之阳,《华阳国志》中记载了如今的四川、云南、贵州全境以及陕西、甘肃、湖北部分地区的史实,记述时间远起于天地开辟之初,近止于晋永和三年。

在四川辞书出版社副编审张国文看来,《华阳国志》除了为研究西南地区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史料,其实常璩还在书中,描绘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国”。

常璩生于“文献故家”,得其叔祖父常宽《易》学、史学之真传。常璩在编纂《华阳国志》时,不仅仅参考了其他的史料,在集采前人众长基础上,也有其本人多年的田野调查,成为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史书。后世学者认为,《华阳国志》从内容来说,是历史、地理、人物三结合;从体裁来说,是地理志、编年史、人物志三结合,这样的结合构成了《华阳国志》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也是中国地方志编纂史上的一个创举。

“我在很多年以前,就一直在读《华阳国志》,我自己爱好历史类写作,从中总会找到很多素材和内容。”张国文告诉记者,例如自己出版的《东坡茶》,就参考了《华阳国志》中不少内容。

在张国文看来,《华阳国志》作为一部史书,体制完备、内容翔实、记事生动,有丰富的学养,其实从中也能读出常璩对于巴蜀的感情浓郁而深厚。“例如讲到巴蜀的好酒,选材和着笔都非常美妙。”

“《华阳国志》辟出‘华阳’这一块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的独特区域,囊括巴、蜀、汉中、南中,是一个天才的创见。这一块区域,其实是黄帝、大禹、周、秦、汉的龙兴凤举之地。”张国文说,常璩生活在一个动乱时代,“李氏据蜀,兵连战接,三州倾坠,生民歼尽。”但是在《华阳国志》中,其实能读出,他在其中构建了一个文化丰饶、和平统一的“理想国”。

也正是因为《华阳国志》,那些人事城池,并没有消失在历史的烽烟中,张国文说,《华阳国志》面世后,其实兴起了一股文化人对巴蜀文化追随的风潮。《华阳国志》历来受到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崇,范晔的《后汉书》、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郦道元的《水经注》、唐初编修的《晋书》以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都大量取材于《华阳国志》,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山川、历史、人物、民俗提供了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