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吴晓铃

从大足邮亭一路向东,就进入了重庆永川区境内。东大路上的东皋驿曾经便位于这块区域。尽管东皋驿如今已荡然无存,但从东大路向东进入永川的必经之路----太平场,还能看出古道之上曾经的热闹。

6月30日,永川在连续高温后迎来暴雨。太平场的青石桥路、低矮的木板房和乡下生机盎然的绿意融为一体。永川文管所副研究馆员王昌文指着街上偶而风化的一块石头告诉记者,“至少是清朝的!”


据他介绍,太平场原来叫单石铺,至少清朝光绪年间就存在了。永川建县后,从东到西建了7个铺,比驿规模小,设立三个兵丁,作为场镇维护治安,还要保障大路通畅,管理场镇人口的来往。

如果官方需要在这里歇脚,还是可以附带进行接待。我们还无意中在石桥路中间发现了一块断裂的石碑。经过辨认,恰好就是光绪辛丑年一个叫“君胜会”的帮会立的修路碑,后来被用于铺了场镇道路。

太平场,从邮亭进入永川境内的第一个场镇。虽然成渝公路、铁路的修通让这个场镇从此萧条,但当地老人还依稀记得过往的热闹。68岁的叶辉高老人饶有兴致地说,“斗大不过四方山,鲢鱼上水翻一山。那些年,骡马队、担盐巴的都要走这条路。”场镇上,有卖吃的水食店,也有供歇脚的小旅馆,还有说评书供大家一乐的,“热闹得很”。

“以前场镇两头,还有好高的两座栅子门!”叶辉高说。为何场镇还要修门呢?王昌文说,古时候商旅行人最怕土匪。东大路非常繁华,过往客商很多,土匪也就把他们盯上了,只等晚上大家睡觉的时候就好下手。迫不得已,场镇专门在两头修了大门,“两头一关,哪个都进来不到。”

太平场外,一座横卧溪流之上的太平桥颇为引人注目。这座桥桥身石桥厚近一尺,桥墩之上还雕刻了龙头龙尾。虽然如今龙头龙尾已被破坏,但残留的雕刻还很精美,让人得以想象曾经的雄姿。王昌文说,石桥一侧曾经还有一通修桥碑,记载是清朝嘉庆年间修建了石桥,“从桥的体量规模和建造工艺来看,应该是官方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