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肖姗姗

“我年已一百零六岁,老且朽矣,弄笔生涯早该封笔了……”7月5日一早,文坛巨匠、106岁的马识途老先生发布《封笔告白》,宣告从此不再创作。消息一传出,轰动文坛。

自1935年开始执笔,马老的创作生涯已有80余年。他的作品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历史,再现了近百年来的中国革命历史画卷,是中国革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笔丰厚的宝贵财富。

马识途近照(女儿马万梅提供)

革命家马识途

“我的文学作品,都是为中国的革命呐喊,我自认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革命家。70年来,我为中国的革命做了努力,也有牺牲。但就文学创作而言,我只能算是一个业余作家。” 

1915年1月,马识途出生于重庆市石宝乡的书香门第。16岁便开始游学于京沪宁,寻求救国之道,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地下工作。

“我开始写文章,其实很早。1935年,在上海,叶圣陶他们办的《中学生》杂志征稿,我就投了一篇,得了奖,刊登出来,那是我的第一篇作品。1937年,《新华日报》出刊,我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关于武汉大轰炸。还在一个叫《抗战青年》的杂志上,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内容是怎么样在农村作战……”忆往昔,105岁的马识途记得很多细节。后来,为了革命,马识途放下手中的笔,文学青年从此成了地下党斗士。马识途直言:“那样的工作,不能写东西了,完全隔绝了。”

1941年,地下工作暂时受挫,按照上级传达的“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精神,马识途以“马千禾”的名字,考入西南联大就读。“一直到1945年,我在中文系,接受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大家的熏陶,他们把我训练成一个能写作的人……”经典小说集《夜谭十记》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开始着手创作的,“我在西南联大写出了《夜谭十记》的第一篇《破城记》。”而此时,战事严峻,作为一名地下党员,马识途深知党内的纪律,无论何时,自己都不能留下任何痕迹。“我的工作调动了,要去昆明,继续潜伏。我把笔记本、所有文字性的东西付之一炬,决定全身心投入到战争中去。”

新中国成立后,马识途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从事繁重的行政工作,没有时间重拾笔墨。“一直拖到1959年,这中间,差不多有10年,我的文学创作是停顿的。”马识途透露,直到1959年,他才重续文学创作之路。“我的文学作品,都是为中国的革命呐喊,我自认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革命家。70年来,我为中国的革命做了努力,也有牺牲。但就文学创作而言,我只能算是一个业余作家。”

作家马识途

90岁生日时,马老为自己题写了一句“若得十年天假我,挥毫泼墨写兴隆”,这位自谦为“业余”的作家,不断给自己制定“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只为再多写几部作品。 

20岁开始发表作品,数十年的笔耕不辍,马老先后创作出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沧桑十年》,纪实文学《在地下》,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等,他最家喻户晓的《夜谭十记》,其表现体例在借鉴外国文学体式的同时,极具民族形式,被姜文改编成了电影《让子弹飞》。

2001年,马老患了肾癌,割了一个肾,但马老轻松自诩“孤圣(肾)人”,继续乐观前行。2014年,马老推出22万字人生百年回忆录《百岁拾忆》,2016年又为新书《人物印象》伏案疾书,2017年,正式提笔创作《夜谭续记》,谁料,病魔再一次侵袭了他。“就在我开笔不久,癌魔第二度度入侵我身,我住进了医院,这本书稿的创作也面临半途而废的可能。家里人为我的病情担忧之际,我却想起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这激励了我,我也要发愤而作。我曾经对朋友说过,我的生活字典里没有‘投降’二字,我决不会就此向病魔投降,我要和病魔斗争,和它抢时间,完成这本书稿的创作。我让子女把稿纸带到医院继续写作,出院后我也是一面积极治疗,一面坚持写作。医院的医生护士认为我得了这么危险的病满不在乎,还奋力写作,真是怪人。其实这毫不可怪,我就是要和病魔战斗到底,正像当年我作地下革命斗争不畏死一样。”马老直言,“一个人只要不怕死,便会勇气百倍,一有勇气,更有力量战胜危险和痛苦。就在我完成了这本书的初稿之际,我的保健医生告诉我,经过半年多的药物治疗,我肺上那个肿瘤阴影竟然看不到了,查血的指标也完全正常了。”一家人皆大欢喜,马老戏说道:“咋个,病魔和我斗,落荒而逃了吗?”其乐观可见一斑。

癌症两度被击退,马老的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拾。2018年,他的703万字文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在整个出版过程中,马老亲力亲为。“他亲自参与了文档的整理,全新收录作品的审定。每一卷前面所附的珍贵老照片,我们都打印出来给马老过目,马老自己拿着剪刀胶水,亲自调整顺序,亲自拼贴。”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介绍。

书法家马识途

在文学成就之外,马老在书法领域的造诣也甚为深厚。他六岁发蒙开始习书,自幼临汉碑,习汉隶,其隶书造诣尤有特色,曾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马老早年即对晋唐书风、汉魏碑刻、三代金文深入研究,在吸收历代名家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师古融今,力求严谨而饶于变化。

经过深入的熔铸淬炼,他以其极高的文化素养,辩证统摄,归纳出属于自己的技术语言,自如而深切地进入自由的书写,可谓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笔墨间流动的活力,既饶有法度谨严、温文尔雅的书卷之气;又富于推陈出新、流动不居的变化之美。马老多次谈到对书法的看法。在他看来,书法可贵之处要有法,书法的妙处在有法无法之间,于有法中求无法。书法创造性是必要的,但也要有章法。习书临帖的基本功绝不可少,由远而近,由近而远,在有法无法之间,于有法中求无法,独创一格。

马识途书法展暨《马识途文集》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8年10月10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四川省新华发行集团、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承办的“马识途书法展暨《马识途文集》发布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次展出的160幅最新作品,多为马老100岁之后的勤笔之作。包括、王蒙、陈建功、吉狄马加、阿来……中国文坛的半壁江山都来了,马识途在京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大家无不为他百岁逐梦终不悔的精神喝彩。

马识途在现场致辞中说,“有人问我,你经历了那么多复杂的事,承受了那么多压力,写了那么多东西,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今天我在这里回答,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总还要做点什么吧!”

2019年1月28日,“凌云苍松——105岁马识途书法展”在成都诗婢家美术馆的开幕。本次展出的书法作品共105件。包括马老近年来创作的缅怀、抒情、励志名言、楹联以及短文作品,蕴含其独特的审美情趣、文化气息和人格修养。据马老女儿马万梅介绍,此次展览的作品有部分作品是马老刚刚完成的新作。虽然已经是逾百岁高龄,马老的笔墨依然苍劲有力,韵味悠长,显示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展览持续到1月28日。本次义卖活动所募集的资金,仍将捐赠给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以马识途文学奖的形式,选拔资助四川大学热爱文学、有文学才华的优秀寒门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