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余如波

不负春光,不误农时。2月17日,在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成片的小麦长势喜人,广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大户做好小麦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种植大户抓紧时间,对田间作物进行维护管理,及时清沟排水、锄草、施肥。

2021年,德阳农业农村工作喜讯不断: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市,市农业农村局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中江县纳入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绵竹市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旌阳区获评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

位于旌阳区孝泉镇涌泉村的东升农场,通过数字赋能为欧盟、粤港澳大湾区生产优质农产品(郑佳 摄)

如何继续稳住农业这一“基本盘”“压舱石”?2月9日至10日,德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为“三农”工作定方向、明路径。如何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记者在会上寻找答案。

位于中江县富兴镇茯岭村的绿枝园家庭农场(肖开丰 摄)

头等大事:各尽其能,谋求粮食生产“高位突破”

2月11日上午,中江县永太镇一片油菜田边,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的“飞手”操纵无人机腾空而起,来回喷洒高效低毒农药预防病虫害。

除了忙于小春,大春备耕也正在展开。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宽敞的院坝内,各种农用机械停得满满当当,蓄势待发。合作社负责人刘玉兰介绍,目前正紧抓农时,开展水稻育秧准备工作、翻抹水田秧床等,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德阳粮食生产2021年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分别居全省二、三位;今年,时不我待的气氛,已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显露。

“2022年,我们将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江涛说,将努力确保全市粮食播面达到470万亩,粮食总产突破200万吨,比上年增加6000吨以上。

谋求“高位突破”,各地各尽其能。

“以超常超强的力度抓好粮油生产稳面积提产能。”广汉市市长杜尚武表示,将新建高标准农田2.1万亩,确保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只增不减。罗江区将高标准建设水稻制种和油菜制种“五化”基地3万亩,预计2023年全面建成该项目后,年制种面积达6万亩,可提供优质粮油种子1100万公斤以上。

落户德阳的科研机构,也将提供相关智力支撑。

2021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评选中,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的一项杂交稻研究成果新增经济社会效益23.37亿元,荣获一等奖。“下一步,我们将创新育种方法、培育高效高质重大新品种新产品、配套高效生产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为推动省、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研究所副所长张涛说。

旌阳区原野有机牧场,系全国首批八大休闲观光牧场之一(金阳 摄)

守好红线:动真逗硬,夯实农田水利建设基础

连日来,中江县在悦来镇碧池村等地大力推动撂荒耕地治理工作。“中江山地多,平坝少,近年来由于多方因素叠加,部分耕地被抛荒。”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旨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稳定增加。

在德阳全域,耕地保护相关责任将层层压实。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叶科透露,将建立市、县、乡、村、组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构建覆盖全部、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监管网络,确保每块耕地有“田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全覆盖。

坚持“藏粮于地”,德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坚决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守好数量、质量双红线。

如何确保“粮田”均为“良田”?会议透露,今年将加快编制规划,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库,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强项目管护利用,不断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19.43万亩以上。

以文创闻名的旌阳区东湖街道高槐村(旌阳区委宣传部 供图)

旌阳区孝泉镇五会村已经尝到甜头。2021年,该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举措实现“小田变大田”,通过第三方平台一次性流转4400亩土地,创造全市交易规模纪录。年底实现分红56万元,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增加400余元。

稳住粮食生产,不仅要守好“土”,还要管好“水”。“加强骨干输水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灌溉用水保障能力。”德阳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德阳规划了21个都江堰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要重点做好旌阳区46-2支渠、中江县元兴右干渠整治等项目的落地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绵竹聚焦特色发展农业产业,图为位于麓棠镇的绵竹玫瑰特色小镇(绵竹市委宣传部 供图)

巩固成效:紧盯重点,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2月17日,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江县帮扶干部等8000余人根据统一安排,深入全县乡村,全面摸排医保购买情况。“我们力争做到脱贫户医保全覆盖,防止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继光镇石马村驻村干部薛辉说。

中江县将每月17日定为“民情走访日”,将每周二定为“乡村振兴工作日”,统筹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力量,全面摸排掌握脱贫户、监测户、一般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初春时节,广汉市高坪镇麦田中绿浪翻滚(时小林 摄)

截至2021年底,德阳全市共有1958户4568名监测对象,大多发展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低。“紧盯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德阳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态度十分明确。

抓手在哪里?“落实政策”要不折不扣。产业帮扶上,通过支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以及新型经营主体,让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融入产业利益链条;针对就业帮扶,持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优化公益岗位政策,延续脱贫攻坚期内特殊公益性岗位和就业奖补等有效措施。

“确保每个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德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拓展务工就业渠道,落实好就业帮扶各类补助,统筹用好以工代赈、公益岗位等政策,稳住脱贫人口就业规模。

位于绵竹市九龙镇的“茶仙谷”内,工作人员正在采摘春茶(绵竹市委宣传部 供图)

在此基础上,“人”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坚持把村党组织书记、挂职干部和职业经理人作为重要力量。”德阳市委党建办副主任周杰表示,将在条件成熟的村选聘职业经理人,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常驻农村、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