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受访专家:汪克纯: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心血管内科专业博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康复学会心血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首届临床技能名师(2017),四川医疗行业年度封面人物(2019),成都市首届“成都骄傲,大美医者”(2018)。

“汪主任好!我是您病人的家属,这次我母亲到医院看病,一看医生不是您,她在家就不吃药,闹意见,哎,年纪大了老小孩。我想请问您,还会回来坐诊吗?”“这是个老病人。多年来我有个习惯,手机24小时开机,我许多老病人遇到紧急情况总会在第一时间打电话或发微信向我求助。”近日,剑哥到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采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汪克纯时,他略带歉意地请剑哥稍等两分钟,他需要先回复一下这个患者的微信。原来,汪克纯之前是成都市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今年6月作为四川大学引进人才来到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工作。而这个病人是汪克纯过去长期接诊的一位老年患者,病情一直控制得很稳定,每次老毛病犯了就会找汪克纯诊治。

“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我们甚至可以根据天气变化预知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比如,成都这几天是阴天闷热,气压低,病人容易烦躁,这种情况下,一般过两天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就会有明显增加。”对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汪克纯仿佛已有了“第六感觉”。

“现在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和我几十年前上大学时的情况已有所变化,主要表现为危险因素增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这引起了心血管疾病患者成倍增长。从增长趋势来看,农村超过了城市。”汪克纯告诉剑哥,究其原因,与农村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健康意识相对薄弱等有一定的关系。农村的不少人觉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该吃大鱼大肉,该喝酒就喝酒,该抽烟就抽烟,但由此却带来了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增长。

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的年轻化也是一个新的趋势。不良的生活习惯与心血管疾病有很大关系的。当今社会节奏明显加快,年轻人的经济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以前都说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病,而我做介入手术遇到最年轻的男性患者是27岁,最年轻的女性患者是25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汪克纯一年要完成各类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2000余例,对此他颇为感慨。

“预防心血管疾病,从年轻时就要重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尽可能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烟等,特别是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注意。”汪克纯表示,在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上许多人都存在着误区。首先是延误。有的患者,总觉得自己症状较轻,稍微休息后就缓解了,于是对疾病不够重视,认为不严重;还有的患者咨询了非专业的医生后,被告知问题不大,于是因为被误导而被延误;再就是有些患者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拒绝去医院就诊而导致病情延误。第二个误区是一些患者认为自己的症状已缓解,不需要吃药了,谁知刚把药停了以后就又犯病了,其实很多心血管疾病是伴随一生的。第三个误区是有些病人喜欢把自己的病情和其他个案病人做比较,认为别人的同样的疾病采取某种方法效果很好甚至不用治疗也能好,自己也可以这样处理。这三个误区所产生的后果都很严重。

“据说发生心肌梗塞的是件让人很恐惧的事情,病人会出现濒死感,这时可否服用许多人家中常备的阿司匹林呢?”采访快结束时,剑哥问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可以。我经常接到基层医院电话求助时,第一句话就会问他那边有什么药,就地取材,比如阿司匹林300毫克嚼碎服下,对病人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当然有氯吡格雷甚至替格瑞洛就更好了,可惜大部分基层医院只有基药。尽快吃下这些抗血小板药物血栓就不会进一步增大,部分病人甚至症状可以缓解,为手术开通血管赢得宝贵时间。”汪克纯语气显得十分沉着。(家庭与生活报首席编辑 陈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