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王眉灵 袁城霖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是基础。如何推进一体化建设?7月2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和重庆市交通局在四川省达州市召开川渝毗邻地区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推进会,并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包括备受关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

根据《方案》,川渝两省市将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快构建内畅外联、快捷高效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共同建设成都—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合力推动交通强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试点工程先行先试、试出成效,提速构建多层次“1小时”交通圈,支撑打造1小时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体系、交通治理体系等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取得实效。

到2022年,出渝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达24条(四川13条、重庆11条),建成16条川渝间高速公路;川渝间9条普通国道达到二级、11条普通省道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贯通;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3100公里(四川1700公里、重庆1400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760万标箱(四川260万标箱、重庆500万标箱)。运输服务全方位协同合作,实现成渝两地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四川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和重庆“金佛快巴”深度融合,开通13条以上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城际公交。成渝两地协同共建机制更加健全,建成川渝交通大数据共享中心,建立协同联运的交通管理运行机制和信息动态交换机制,推动建立常态化联动监管机制。

6月18日,川渝两地首次合作开展高速公路突发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罗佳明表示,《方案》为加快川渝交通一体化发展定好了“时间表”、绘就了“路线图”、 明确了“任务书”。《方案》充分强化“一盘棋”思想,贯彻“一体化”理念,内容系统全面,又有所侧重。比如,《方案》确定的11项重点任务,既包括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硬件升级,又涵盖规划编制、运输服务、智慧交通和治理体系等软实力提档。在内容上,侧重于川渝两地协同推进的事项;在空间上,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侧重于川渝两地毗邻地区,即四川6市、17县(市、区),重庆11区2县。

和《方案》一起亮相的,还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清单(2020—2022年)》,涉及55项三年内将完成的重点项目,包括共同谋划区域交通发展格局、构筑高速公路多路径通道群、强化省际干线公路互联互通等八个方面。

除《方案》外,两省市交通运输部门还签署了普通公路、内河水运、智慧交通、执法管理和万达开交通融合发展5个合作备忘录,加上4月24日两厅局率先在遂宁市签署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在内,川渝交通运输形成了“1+6”的合作框架,进一步明确了合作重点,完善了合作机制,全方位推进交通运输融合发展。

“这一揽子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川渝交通一体化发展进入了战略引领、高位推动、全面深化的新阶段。”罗佳明说,下一步将紧紧围绕规划、网络、枢纽、服务、管理“五个一体化”,加强厅局联动,强化市县协同,全面落实“1+6”合作协议,着力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以大路网带动大产业,以大枢纽支撑大都市,以更高层面、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全力推进川渝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