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王吉南

【现场】

6月20日,宜宾三江新区产教融合示范区,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项目现场,12栋主体结构已封顶,空调机组、墙砖、通风管道等设备正摆放在地上等待安装。“内外装饰施工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在8月底建成是没有问题的。”宜宾市科教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陈一鑫对工期很有信心。

工人正进行桥面细施工

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000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于去年11月底开始全面施工建设。按照计划,该校将于今年9月招生开学。“项目8月底必须完工。但受工程难度和疫情影响,9个月如期建成一所大学实属来之不易。”陈一鑫感慨。

如何保证项目如期完工?“我们做了深入的技术研究,同时加大机械、材料、人员等资源的投入,确保项目的推进。”成都理工大学项目现场负责人徐鹏透露,他们早上6点就要开工,晚上12点甚至更晚才停工,浇筑混凝土时甚至要通宵作业。

多栋建筑已封顶

工程难度也不小。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几名工人正在狭长的河道边进行绿化作业和景观布置工作。可想象开学之后,穿校而过的河流将成为校园里的“网红打卡点”。“河道的存在,增加了工程的技术难度和工程量。这也成为整个项目的最大难点。”陈一鑫介绍,校区原始地形有两条河道,复杂的地质情况使项目的工程量非常之大。

据悉,今年9月,作为成都理工大学的第一个分校区,宜宾校区第一批次1900名本科学生即将开学。投用后,成都理工大学将把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力量投放到宜宾校区,重点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管理工程等领域,从成都校区延伸办学,打造一批具有实效性和影响力的产教融合特色专业。

【记者观察】

产教如何真正实现深度融合?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宜宾围绕产业发展招引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需求导向设置特色学院和专业,探索了一条“学教研产城”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的筹备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正在进行景观美化作业的河流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高校专业更贴合地方发展实际,引进该校区时,成都理工大学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从70多个本科专业中遴选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11个特色专业,这与宜宾正大力发展的智能终端、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十分契合。

这样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企业在本地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智力和人才支持,降低了知识搜寻成本,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构建起知识转化为经济的链条,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可靠力量。

工作人员准备安装图书馆空调机组


目前,在宜宾三江新区产教融合示范区内,已有西华大学等多所省内外高校落户。前不久,正在加紧建设中的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发布了2020年招生简章:招收近1900名本科第一批次学生,9月入学。从办学规模、学科实力以及人才层次来看,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建成后,都将进一步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推动宜宾产教融合发展。

访谈:

宜宾市科教集团公司总经理明亮

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预计将在8月底按时完工,9个月的时间建起一座大学,这在宜宾三江新区产教融合示范区里多所高校的建设中,只是“常规速度”。

工人正进行外墙面施工

高校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因此我们还从加大机械、材料以及人员的投入着手,优化施工方案,以此来抢抓工期。举个例子,比如桥梁的建设通常在施工过程只使用一套模具,两三个月后这套模具才能投用到其他桥梁的建设中,我们多投入一套模具就很大程度上缩减了工期。

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支撑,高速度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对每一所落户高校的设计施工都采取了“定制式服务”,在建筑风格上结合了高校的历史文化,比如正在建设中的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就总体呈现出一种改良的巴洛克风格。此外,规划建设也充分考虑了高校的学科特点、课程安排,保证建成的校园使用功能与高校的需求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