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2月10日,攀枝花市盐边县国胜乡大石房村的300亩沃柑基地里,个头饱满的沃柑挂在枝头,“咕咕咕......”沃柑树下土鸡和鸣,恣意奔跑在果园间。虽地处盐边北部山区,大石房村仔细“盘家底”,巧借资源优势,一笔一划写出自己的产业“发展经”。

树上金黄树下热闹,地处山区的乡村也有致富产业链

国胜乡称得上是沃柑的“乐园”。地处盐边县中北部,年平均气温20.4℃,年日照时数约为2500小时,冬春多风,夏夜多雨,既有南方的热量,也有北方的光照,适宜沃柑生长。

走进盐边县源泉茂生态农业试验基地,一棵棵沃柑树长势喜人。目前基地内果树约有45000棵,单棵果树的产量可达40斤。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沃柑一般在春节前后成熟,一直延续至4月中下旬,最晚能延长至5月份上市,具有明显的市场前景和价格优势。

“按照往年的价格能卖到5元每斤甚至更高,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还会供应给全国各大商超。”源泉茂生态农业试验基地负责人孙克祥介绍,适宜的气候和优越的生态优势不仅为沃柑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也为林下生态鸡养殖铺就了产业发展路。

据了解,试验基地已经经营2年,在发展沃柑产业的同时,怎样发挥本土优势,延长产业链?适宜的气候和优越的生态优势不仅为沃柑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也为林下生态鸡养殖铺就了产业发展路。去年11月,孙克祥和团队尝试在沃柑基地里放养了120只本地土鸡,将沃柑树下大面积闲置土地利用起来。

”实践表明,效果不错。“孙克祥说,沃柑基地采用”鸡——鸡粪——柑橘“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同步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沃柑树下的杂草、虫子,鸡都可以吃,鸡刨食有松土效果,鸡的粪便还能成为沃柑的天然肥料。“林与鸡和谐共处,减少了饲料的投放,养出的鸡富含大量营养,肉质好,味道鲜。

树上结果,林下养鸡。大石房村一下有了“生态土鸡”和“沃柑”两条产业链,乡村振兴有了“双驱动”。

唤醒“沉睡”资源,村集体经济账户余额越来越多

“五分耕地四分林一分水”,是大石房村的写照。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1%,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多样,既有适合发展大棚蔬菜的平坦地形,又有适合发展观赏性经济林木的丘陵高山,境内还有天然温泉及溶洞,但因没有统一规划,村民长期守着“绿水青山”,却无法换来“金山银山”。

要让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村民逐渐富起来,大石房村开始唤醒“沉睡”的资源,让闲置资产变成“活资产”。

为摸清家底,大石房村专门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小组,挨家挨户上门清查核实村“三资”,进行土地确权。“河滩地20亩、村集体耕地285亩、村级集体家底322万元、林地31652亩、未承包地1067亩……”大石房村在村务公示栏上,一笔笔“晒出”了清产核资后的村集体资产清单,给全村村民吃下“定心丸”,积极探索让村集体增收新途径。

经过多番思考,大石房村最终决定按照“抓党建、活经济、强产业、齐奔致富路”的思路,发展乡村旅游,“整合自然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村里初步探索出‘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大石房村党支部书记田勇说,村里将183亩集体荒山荒地,按每亩40元的价格,整体转租给种植户种植桑树、茶树等经济林木,并提供技术支持。

不仅如此,大石房村还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大石房村股份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并享受分红,除了土地股,还设有劳龄股、林木股、户籍股、精神文明股、特殊贡献股等,激发起村民干事创业的劲头。

“从2011年到现在,村集体经济的账户里已经有130多万的余额了!“田勇兴奋不已,他告诉记者,今年将和盐边当地的国有企业进行合作,进行劳务输出,”大概算了一下,保底也有15万的收入。(盐边县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