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运动损伤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当发生运动损伤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成都骨科医院急诊科主任邱斌给我们带来详细讲解。

常见运动性损伤的处理

(一)擦伤

1.原因与症状 因运动时皮肤受挫致伤,如跑步时摔倒,体操运动时身体摩擦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2.处理 小面积擦伤,可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

(二)撕裂伤

1.原因与症状 在剧烈、紧张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种。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周围肿胀。闭合伤触及时有凹陷感和剧烈疼痛。

2.处理 轻度开放伤,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裂口大时,则需止血和缝合伤口,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防破伤风症。如肌腱断裂,则需手术缝合。

(三)挫伤

1.原因与症状 因撞击器械或练习者之间互相碰撞造成挫伤。单纯挫伤在损伤处出现红肿,皮下出血,并有疼痛感。内脏器官损伤时,则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心慌气短、出虚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甚至休克。

2.处理 在24小时内冷敷或加压包扎,抬高患者肢体或外敷中药。24小时后,可按摩或理疗。进入恢复期可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如果怀疑内脏损伤,则作临时性处理后,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四)肌肉拉伤

1.原因与症状 通常在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使肌肉过度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引起肌肉拉伤。特别是在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协调时以及肌肉弹性、伸展性、肌力差者更易拉伤。损伤后伤处肿胀、压痛、肌肉痉挛,触诊时可摸到硬块。严重的肌肉拉伤是肌肉撕裂。

2.处理 轻者可即刻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4小时后可施行按摩或理疗。如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在加压包扎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手术治疗。

(五)肩关节扭伤

1.原因与症状 一般因肩关节用力过猛以及反复劳损所致。也有的因技术错误,违反解剖学原则而造成损伤,如投掷、排球扣球、大力发球时常出现这类损伤。其症状有压痛、疼痛,急性期有肿胀,慢性期三角肌可能出现萎缩,肩关节活动受限。

2.处理 单纯韧带扭伤,可采用冷敷、加压包扎。24小时后可采用理疗、按摩和针灸治疗。出现韧带断裂时,应立即送医院缝合和固定处理。当肩关节肿胀和疼痛减轻后,可适当施行功能性锻炼,但不宜过早活动,以防止转为慢性。

(六)踝关节扭伤

1.原因与症状 运动中跳起落地时失去平衡,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致伤。在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不平坦的情况下,更易造成这类损伤。主要症状为伤处疼痛、肿胀、韧带损伤处有明显压痛、皮下淤血。

2.处理 受伤后,应立即冷敷,用绷带固定包扎,并抬高伤肢。24小时后,根据伤情采取综合治疗,如外敷伤药、理疗、按摩等,必要时作封闭疗法。待病情好转后,施行功能性练习,对严重患者,可用石膏固定。

(七)急性腰扭伤

1.原因与症状 运动时,身体重心不稳定或肌肉收缩不协调,引起腰部损伤。多数因腰部受力过重,或脊柱运动时超过了正常生理范围。

2.处理 腰部急性扭伤后,让患者平卧,一般不应立即扶动。如果剧烈疼痛,则用担架抬送医院治疗。处理后,应卧硬板床或腰后垫一个枕头,使肌肉韧带处于放松状态。也可针灸、外敷药物或按摩。

(八)关节脱位

1.原因与症状 因受外力作用,使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叫关节脱位,又称脱臼。关节脱位可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或称错位)两种。严重的关节脱位,伴有关节囊撕裂,甚至损伤神经。运动中发生的关节脱位,大都是间接外力撞击所致。 关节脱位后,常出现畸形,与健肢相比不对称,因软组织损伤而出现炎症反应,局部疼痛、压痛和关节肿胀,并失去正常活动功能,甚至发生肌肉痉挛等现象。

2.处理 用长度和宽度相称的夹板固定伤肢。如果没有夹板,可将伤肢固定在自己的躯干或健肢上,防止震动,随后及时送医院治疗。必须指出,如果没有把握作整复处理时,切不可随意作整复手术,以免再度增加病情。

(九)脑震荡

1.原因与症状:运动中,头部受到了外力打击或碰撞后,脑组织发生一时性功能障碍。脑震荡发生时,患者会立即出现神志昏迷、意识丧失,脉搏、呼吸较弱,并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症状。

2.处理 脑震荡发生后,应立即让受伤者平卧,绝对保持安静。严禁摇晃、牵扯、移动,同时用毛巾冷敷头部,身体盖些衣物以保暖。对神志不清者可用手指压按人中、合谷穴,严重者立即平稳送往医院救治。

(十)骨折

1.原因与症状 运动中,身体某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撞击时,造成骨折。例如,在踢足球时,小腿被踢造成胫骨骨折;摔倒时手臂直接撑地引起尺骨或桡骨骨折;跪倒时可造成髌骨骨折等。

骨折是比较严重的损伤,但发病率较低。骨折分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两种。常见的骨折有肱骨骨折、小腿骨折、肋骨骨折、脊柱骨折和头部骨折等。

骨折发生后,患处立即出现肿胀,皮下淤血,有剧烈疼痛(活动时加剧),肢体失去正常功能,肌肉产生痉挛,有时骨折部位发生变形,移动时可听到骨摩擦声。严重骨折时,伴有出血和神经损伤、发烧、口渴,甚至休克等全身症状。

2.处理 若伴有休克出现时,应先进行处理,即点按人中穴,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心脏胸外按压;若伴有伤口出血,应及时实施止血和包扎。骨折后暂勿移动患肢,应用夹板或其他代用品固定伤肢,及时护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十一)、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处理: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十二)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表现为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其症状是:肌肉僵硬,疼痛难忍,痉挛肌肉所涉及的关节,伸屈功能有一定的障碍。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为小腿腓肠肌,其次是足底的屈踝和屈趾肌。

1.发病原因

(1)寒冷刺激:肌肉受到低温的刺激,兴奋性增高,易使肌肉产生强直性收缩,如游泳时,未事先用冷水淋湿身体,突然受到冷水刺激;冬季户外锻炼时受到冷空气刺激,都可以引起肌肉痉挛。

(2)电解质丢失过多:运动中大量排汗,长时间剧烈运动或夏天运动时(产生脱水),使电解质从汗液中大量丢失。此时,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容易引起肌肉痉挛。

(3)肌肉连续收缩过快,放松时间太短,使肌肉的收缩与放松不能协调交替,因而引起肌肉痉挛,这在自行车和短跑运动中较多见。

(4)疲劳:运动会使肌肉中产生大量乳酸,肌肉中堆积的大量乳酸就不断地对肌肉的收缩物质起抑制作用,久而久之肌肉便开始疲劳致使痉挛产生。身体疲劳时,特别是局部疲劳状态下再进行剧烈运动或做些突然紧张用力的动作,就容易产生肌肉痉挛。

2.处理和治疗

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只要向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一般都可使其缓解,例如腓肠肌痉挛,可伸直膝关节,用力将踝关节背伸;屈踝和屈趾肌痉挛时,可用力将足和趾背伸;牵引时切忌暴力,用力宜均匀、缓慢,以避免造成肌肉拉伤,采用揉捏等手法,促使症状缓解。

3.预防 加强身体训练,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和耐久力。运动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发生抽筋的肌肉可事先做适当的按摩。冬季锻炼时,要注意保暖;夏季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时,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和维生素B1的摄入;疲劳或饥饿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十三)运动中腹痛:是由激烈运动引起的一时性的机能机能紊乱,不应是疾病,随着运动停止,症状可以逐渐缓解。其产生的原因如下:

1胃肠痉挛

多因饮食不当、暴饮暴食、离比赛时间过近或吃得过饱、喝得过多(尤其是冷饮),或因吃的是产气食物和不易消化食物(豆类、薯类、牛肉等)而发病。此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多在上腹部,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胀痛、严重者可产生绞痛。

运动训练安排不当(如空腹训练、胃酸分泌过多或吸入冷空气等),可能引起胃部痉挛。另外有些因素可能引起宿便,使粪便过于干燥,刺激肠粘膜而引起痉挛疼痛。引类疼痛多发生在左下腹。蛔虫或其它寄生虫所致疼痛,多发生在脐周围。

2肝脾区疼痛

3腹直肌痉挛

多在运动后发生,诊断容易,发生位置表浅,用手可触及腹直肌痉挛情况,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大量排汗,盐分丧失,水盐代谢失调所致。

4腹部慢性疾病

运动者原有慢性阑尾炎、溃疡病、慢性盆腔炎或肠道寄生虫等,参加激烈活动时,由于受到振动和牵扯即可产生运动中疼痛,这种腹痛部位与原来病痛部位一致。

5原因不明的右上腹痛

此类运动中腹痛有如下特点。运动员主诉“肝区痛”已持续甚久,大多数安静时不痛,运动时痛,其疼痛程度与运动量大小及运动强度成正比,减慢速度,减小运动强度或作深呼吸或按压腹部后,疼痛可减轻;除腹痛外无其它特异性症状;检查肝功能、肝脾超声波或胆汁检查等未见异常,各种“保肝”药物治疗无效。

处理:

1、不要紧张,其次应降低运动强度,如减慢速度,加深呼吸,进行球类运动,就暂时换下休息。并用手按压疼痛的部位并弯腰跑一段距离,做几次深呼吸,疼痛会减轻或者消失。

2、腹部局部按摩和指压内关穴。若处理效果不明显,应停止运动去医院诊治。

3、如果没有好转,应送医院处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不明原因的运动腹痛,不能自己盲目治疗,及时就医。

作者:成都骨科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邱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