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霞 川报观察记者 蒲南溪

日前,南充市嘉陵区李渡镇迎来今年首批蚕茧的收购旺季,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收购的是金灿灿的“黄金茧”,产值产量较普通茧都得到大幅提升。“今年第一批黄金茧预计产量可达12万公斤,可实现产值380多万元。”嘉陵区蚕桑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常勇介绍。

6月8日,记者来到该镇石马滩村,只见蚕农们用背篓、箩筐将黄金茧陆陆续续运往村上的集中收购点。“今天我卖了1800多元,家里还可以卖这么多。”嘉陵区李渡镇石马滩村村民冯德属表示,养蚕有挣头,特别是黄金茧,实行最低32.5元一公斤的保底价收购,比普通蚕茧贵了10至12元一公斤。

当天一大早,该村贫困户陈玉霞一家也忙着摘蚕茧、卖蚕茧,看着一个个惹人爱的“黄金茧”,一家人乐开了花儿。“我们家养了4张蚕种,今年可以收入200多公斤的蚕茧,一年下来,估计可以增收2万多元哩!”陈玉霞说。

在收购点,已摊铺好的蚕茧密密麻麻,排列有序地摆放在房间四周。称秤、摊铺、摆放……负责收购蚕茧的嘉陵区李渡镇塘村坝蚕业合作社相关人员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从6月1日开始收购蚕茧,目前已收购了8万公斤,整个收购工作要持续半个月。”蚕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该区李渡镇一直有栽桑养蚕的传统,当地政府一直将蚕桑作为支柱产业进行整村推进,形成了以“基地+市场+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推动了当地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和我们农业中心多次给村民培训养蚕技术,解决村民在养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到收购蚕茧时,我们就统一设点,让老百姓方便卖茧。”嘉陵区李渡镇农业中心工作人员陈李梅说,有了规模化、标准化的蚕桑产业支持,该村的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也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让百姓能够持续增收。嘉陵区除了对养蚕的贫困户每张蚕纸给予200元的补贴外,今年还对蚕桑产业进行了技术改良,引进了产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多的新蚕种。

“今年受疫情和出口形势影响,蚕茧价格大幅下跌,我们就根据新形势新变化,通过区内的龙头公司来带动养殖彩色茧、黄金茧。养殖黄金茧,群众每张纸的收入比普通的白色蚕茧每张纸的收入要增加500至800元,通过这种方式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常勇表示。

据了解,“黄金茧”比普通白色茧子茧形更大,蚕丝品质更好,抗菌能力更强,加之其天然的艳丽色彩,缫丝后不需要化学染色,其生产的丝制品更加环保。目前嘉陵在全区8个乡镇共发展蚕桑产业3万亩,其中在李渡、吉安、大通等地带动3750多户村民发展黄金茧3000张。下一步,嘉陵将在全区范围内推开黄金茧的养殖,形成最具特色的蚕桑产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