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娟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1月24日上午,攀枝花市盐边县法院渔门法庭“石榴籽”调解室门口,不少村民在这个刚刚挂牌成立的“小屋”前驻足。这是攀枝花市法院系统首家“石榴籽”调解室。
渔门法庭坐落于盐边县渔门镇,下辖三镇四乡,辖区面积2100平方公里,辖区人口11万余人,其中彝族群众4万余人。“渔门法庭是全市法院距离城区最远、管辖面积最大、辖区人口最多、群众居住最分散、少数民族最集中的‘五最’法庭。”攀枝花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志勇介绍,在日常工作中,语言关和风俗关成了法官办案最大的难关。
渔门法庭聘请了14名“石榴籽”调解员,均是德高望重的少数民族村民和当地群众信任度较高的村委干部。他们既了解当地的民风习俗,又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在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前,“石榴籽”调解员先行参与案件调解,能够减轻群众诉累,缓解法庭办案压力。
此外,“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将充分发挥攀枝花法院系统多元解纷品牌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形成无缝衔接诉调对接机制。
“坚持‘法律’与‘习惯’有机统一,采取以‘情’为纽带,以‘理’述乡情,以‘法’解纠纷,在坚持不违反法律、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加强习惯法运用,促进纠纷实质性化解。”黄志勇表示,将结合“点、线、面”巡回审判、家事审判法庭和法治宣传工作,开展以案释法和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打造具有渔门镇地域特色的调解工作室。
(攀枝花市中级人民法院供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