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徐浩程 钟帆 巴中观察 施皓文 摄影报道

听说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通车了,这是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

这段高速,一头连着巴万高速,几公里直达通江县城;一头连着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25048名烈士,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这条红色主题高速长啥样?1月20日,川观新闻记者一行前去探访。

沉浸式高速,穿越时空

早上8点过,记者抵达镇广高速王通段南端。“去程以‘点点星火忆英烈’为主题,回程以‘片片红叶漫山河’为主题。”此前,记者听说过该高速路段的红色景观布局简介。

为了更清楚地观看沿途红色景观,我们刻意放缓了行车速度。

高速公路两侧挡墙居中位置的鲜艳五角星,闪烁在车窗外,每隔五块墙板渐次浮现。还沉浸在五角星的震撼中,道路右侧一片护坡上出现“1932 12 18”这串数字,这是红四方面军经通江县两河口镇进入四川的日子,似乎要把人们的思绪带到那个年代。

车子继续前行,“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赤化全川”……这些标语仿佛穿越时空,让人们看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前行至第一座隧道春在隧道,隧道洞门立面及两侧护坡上,大小渐变的金属五角星装饰构成星火点点的场景,洞门顶部用火炬造型装饰出隧道名标识。穿出春在隧道,一段标语浮现:“智勇坚定 排难创新 团结奋斗 不胜不休”,这16个字是红四方面军的训词,如今巴中市将其确定为城市精神。

记者数了下,这段路先后经过7座隧道,长长的隧道中LED投影画面,端出当年激情澎拜的现场:战士们簇拥着将第四方面军的旗帜升起、转战川东北的红军与川东游击军会师、湖边红军队伍相互扶持坚毅前行……

就连高速公路中间隔离带也吸引目光:密密麻麻的小圆柱栏杆上,印着由火焰和五角星组成的火炬图案,几乎贯穿整条高速。接近王坪收费站,左侧护坡上印有灰色的“25048 王坪”几个大字,满怀悲痛、缅怀之情。

意犹未尽中,汽车已到王坪收费站。收费站由4个毛石砌筑的建筑体构成,之间用索膜穹顶连接,穹顶印有党徽。

“这是一条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沉浸式高速。”一路仔细观看,这成为记者一行的共同感受。

整条高速的红色主题景观是如何布局的?记者拨通了设计公司华建集团设计师卫品佑的电话,他告诉记者,通过装饰点点星火、片片红叶,建造摩崖石刻、浮雕等彰显川陕苏区特色的红色文化景观,全面展现红军反围剿、越秦岭、渡汉水、入川东等革命场景。

“去程7座隧道洞门总共有25048颗五角星,一颗五角星象征一名烈士,深情缅怀安葬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的红军英烈;回程7座隧道洞门共有25048片红叶,红叶有追思追忆的寓意,并且巴中光雾山红叶闻名,以此象征先辈的奋斗换来现在的锦绣山河。”卫品佑说。

拉近距离,便利来往

90分钟车程变20分钟,高速公路大幅拉近了王坪村与外界的距离,欣喜写在王坪村人的脸上。

“我是17号返乡的,18号下午我开车搭着78岁的母亲和弟弟王得喜,就去高速体验了一番。”51岁的王坪村9社村民王得胜说:“老人家一路看风景,一直在说到县城从来没有这么方便过。”

“去沙溪场镇六七分钟,进城20分钟,以后除了小件物品,都愿意去城里了。”王得喜对今后生活已经有了主意。

对高速公路激动不已的当然包括烈士陵园“二代”守墓人王建刚,拄着拐杖到村口看来来往往的汽车,成为他的乐趣。“如果当年有这么便利的交通,我父亲一定跟得上部队。”王建刚的父亲王成现当年被组织安排到70余里外的毛浴坝送信,赶回来时部队已经离开了王坪。四处寻找部队无果后,王成现最终留守在村里,成了最早的守墓人。

在王建刚的指引下,记者一行来到即将落成的川陕苏区纪念馆,在一楼大厅里,王绪和正在打扫卫生。54岁的王绪和,这些年一直在周边乡镇做砖瓦、水泥工,靠摩托车出行。“高速通了,我准备考个驾照买辆小车,又方便又可以遮风挡雨。”闲谈间,王绪和与记者聊起了心愿。

高速公路便利王坪村人出去,也便利外面的人进来。

“55、56、57……”20日中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82岁的老人徐静宜拾级而上,嘴里数着台阶数。当天,他们一家四代11个人一起来祭拜。“孙女前几天从新疆回来,听说高速开通了,我们就过来了。”徐静宜说,以前每年至少来两次,清明节和春节前,“现在更方便,多带后辈们来,他们也很愿意来,因为烈士墓碑上有我父亲的名字。”

通县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