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今年省两会上,“人才”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家围绕人才政策、培训、环境,畅谈我省如何加快建设人才高地。他们都说了什么?一起来听听。

留住优质法律人才

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会长程守太

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会长程守太介绍说,天府中央法务区,是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提出和推动实施的现代法务集聚区。其中,“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成都中心、四川天府“一带一路”商事调解中心已顺利挂牌。

下一步如何引进更多优秀法律人才入驻?“希望对‘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成都中心和四川天府“一带一路”商事调解中心的相关优惠政策尽快落地落实,面向全国乃至全球集聚更多高端人才资源,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程守太举例说,比如结合法律行业特点,推出符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广大法律从业者切身利益的“高级人才评定及认定办法”。为派驻“两中心”的人员提供适当生活补贴和项目补贴,吸引优质法律人才长期入驻天府中央法务区。

加快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省政协委员、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主任罗俊

省政协委员、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主任罗俊则关注到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这一领域。他在提案中提出,要加快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了公共卫生人才数量不足,公共卫生人员教育和培训机制滞后,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待遇较低等问题。”罗俊表示,希望加快建立与现代化疾病防控体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及早补齐公共卫生人才发展滞后这块短板。

对此罗俊建议,要强化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政策支持,着力提高公共卫生队伍专业能力,省级公共卫生人才重在培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置中“一锤定音”的领军人才;市级形成推广安全防控技术、具有高效检测能力的中坚力量;县区级则需要快速完成流调、消杀、建立监测和普及健康教育的稳定队伍。同时,要改进公共卫生队伍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高等院校衔接,建立供需对接机制,建立医防融合培训机制,落实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间交叉培训。

补齐民族地区人才短板


省政协委员、四川公生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张富明

民族地区人才资源相对不足。“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必要人才队伍。目前我省服务于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数量过少,且不稳定,部分人员还存在语言等方面的障碍。”为此省政协委员、四川公生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张富明建议,通过民族地区和省内高校的校地合作,为地方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培训,在“在职在岗”的相关人员中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同时,为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的大学毕业生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通过定向培养方式,在已设有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中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

省人大代表、四川达宽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泽刚

省人大代表、四川达宽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泽刚则提出,要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法律服务人才工作,健全社会法律服务长效机制。“建议以建立普通法律顾问制度、刑事辩护全覆盖为基础,加大政府采购,培育法律服务市场。同时,建立专项基金,对民族地区法律人才的培训、进修提供专项支持,制订法律服务机构入驻奖补政策。持续发力吸收法律服务人才与机构落户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