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婷

“农村脱贫了,我们还要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来建设家乡。吸引力从何而来?我认为,除了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老百姓的民生需求特别是健康需求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基于这样的观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玉萍提交了一件提案,呼吁“振兴乡村,要从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做起”。

刘玉萍正在参加省政协十二届第十七次常委会议

刘玉萍调研发现,目前,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乡健康资源体系布局不均衡现象依旧突出,占全国人口近50%的农村只拥有近20%的卫生健康资源。农村健康建设存在健康服务体系不足、健康产业经济建设欠缺、康养产业开发投入有限、人才培育引留困局等多重问题,导致乡村卫生服务能力薄弱,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低,“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卫生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数据(2020)也显示,17.9%的农民明确表示生病时不会进行医治。农村居民教育水平低、工作不稳定,他们“怕得病、怕看病”,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严重时才住院”,最终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严重后果。

刘玉萍建议,把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帮助农民转变卫生观念并为他们提供基础性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包括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疾病治疗为中心”向“综合健康管理”转变,确立以促进农民健康为核心的乡村医疗卫生管理思想;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升居民文明卫生素质;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如何改进基层卫生服务,帮助农村居民强化主动健康意识?刘玉萍建议,在乡村社区设立“农村社区公共健康服务管理站”,由政府主导,形成专班,组建包含健康管理师、基层医师、村委会等成员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队伍,形成“社会-社区-家庭”的健康宣传、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健康服务渠道,建立保健室、咨询室、运动锻炼室等设施设备,最后达成“以家庭为中心、社区为主体、社会为辅”的“为健康、想健康、要健康、能健康、保健康”服务管理联动机制。

“健康人力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良好的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可以提高农村发展生产力。”刘玉萍建议,通过强大工作队伍、按时准确调查、及时公布结果等措施提高监测能力,为制定农民健康素养促进政策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