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文莎

嘉宾

刘怀笔   省人大代表、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四川振兴产业园实业公司董事长


吴涛    省政协委员、广安市政协副主席


刘旭晴    省人大代表、泸州市政协副主席

今年四川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写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过去一年的成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川渝协同联动持续深化。政府工作报告更指出,2022年将全面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这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连续3年写入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新的一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何整体成势 ?代表委员们说感想、提建议。

看变

川渝互联互通更深入  产业发展更加融合   群众生活更便捷

川观新闻记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周年,两地合作不断!结合您所在领域,请您谈一谈这一年的感受?

刘怀笔:主要有三点感受:一是知势谋局。过去两年,川渝两省市先召开4次党政联席会议,共同谋划、协同推进,深化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形成“1+4+7”政策体系,65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便捷生活六大行动,充分体现了两省市坚定扛起这一重大政治责任的战略定力和战略担当;二是借势登高。省委省政府推动《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是国家层面批复的第三个都市圈规划,也是中西部唯一一个。成都都市圈以同城化发展为导向,强化成都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加快构建极核引领、轴带串联、多点支撑的网络化都市圈空间发展格局;三是蓄势跨越。特别是去年天府国际机场开航投运后,成都已成为全国第三座同时运营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正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带给我们金融行业重大历史机遇,2021年《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正式印发,该规划是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后,国家层面出台的又一支持金融中心建设的专项规划,标志着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迈向实质性阶段。规划指出要将成渝建设成为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西部金融中心。我们四川振兴集团前身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公司制产业投资基金,如今我们已经发展成以基金业务为核心的产业投资集团化省属金融企业。近期,我们正积极推进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基金、先进制造业基金,优化产业引导基金管理模式、构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服务平台等系列工作,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基金投资平台、一流企业服务平台和一流科创孵化平台”。同时也在加大金融对外开放合作,积极探索离岸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合力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为加快构建全省现代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刘旭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周年,川渝之间互联互通更加深入,产业发展更加融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群众生活更加便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见证了泸州市政协与荣昌区等6市(区县)政协签署《保护濑溪河流域生态环境合作备忘录》,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濑溪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助推会议,加强交流互访,协同开展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提案、社情民意等履职成果,供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助力濑溪河生态文明建设,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吴涛:变化可谓汹涌如潮。位于广安的川渝高竹新区就是双圈建设的“潮头浪尖”。2020年12月29日,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批复设立唯一一个跨省域省级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成立一年多,新区发展势如破竹,成效显著。四川省重庆市出台《关于支持川渝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8条政策措施,支持高竹新区打造川渝合作高水平样板,在这里,土地、财税、人才等政策将择优使用、集成共享。对于企业而言,在区内注册可自由选择登记机关,可在川渝两地的政策中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如企业可享受四川较低的要素成本,也能享受重庆更好的扶持政策。截至2021年底,高竹新区已累计入驻企业167户,签约川渝共建重大项目33个。

建言

研究制定产业转移配套措施 支持毗邻区域合作平台在土地、财税、金融等领域实现政策协同

川观新闻记者:前不久,《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出炉,细化提出10个方面47项具体任务,并逐一明确了两省市责任单位。就您的工作范围来看,为推动合作更深更实、整体成势,您有何建议?

刘旭晴: 大力推进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等毗邻地区跨区域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成势见效,建议支持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平台试行土地计划管理方式改革试点,深化土地用途转用模式探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行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和点状供地,争取不同产业用地类型依法合理转换;按照“应放尽放”原则,争取在毗邻区域产业合作平台内,全面下放川渝两省市经济管理和民生事业事权;支持毗邻区域合作平台在土地、财税、金融等领域实现政策协同,更好营造融合发展环境。

刘怀笔: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战略上在于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战术上在于项目“铺路”、产业“撑腰”。制造业是经济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近日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对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产力空间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对成渝双城经济圈聚焦“建链、强链、补链、延链”,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建议两地省政府提前谋划,共同在创新合作模式、健全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研究制定产业转移配套措施,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功能布局,让更多的东部先进制造业企业落地成渝。

吴涛:拿川渝高竹新区举例,目前离整体成势还有距离,让新区这个战略前沿、改革前沿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前沿,打造区域协作样板任务,尚有差距。建议省委省政府继续出台支持新区发展的政策,协同发展医疗、教育、养老等事业,推进公共服务“一卡通”,实现“经济活动一体开展、社会事务分区管理”;加大对新区基础设施等投入,构建畅通交通体系;帮助引进大项目,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推动川渝高竹新区建设发展加快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