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刘佳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创新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民生实事我监督”“乡村振兴我出力”三大具体行动;制定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用法治力量守护四川红色资源,以人大特有方式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是民法典实施后全国首个由省级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积极牵头探索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立法,为全国区域共同立法提供了新思路、新经验……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服务中心大局,依法履职行权,强化责任担当,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是一份怎样的“成绩单”?2022年,省人大常委会又有哪些亮点工作要推进?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

【报告原文】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加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通过法定和有序的途径、渠道、方式、程序,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去年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上都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深刻阐明了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为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动员全省五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推动制定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指导意见,以高质量履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地方和基层工作做出了表率和示范。这是多位省人大代表的共同感受。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各级人大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我们将结合人大制度与人大工作实际,努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制度上自信、行动上自觉。”省人大代表、自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谭豹表示,自贡将畅通民主渠道,持续深化基层人大工作标准化和代表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全市900余个人大代表“家、站、点”等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拓展论证、听证、咨询等渠道,最大限度地吸纳民意、汇聚民智、解决问题。同时,深入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等工作,通过法定途径、渠道、方式、程序,使人民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体现在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实现“替民做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我们还将健全制度机制,完善代表履职、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搭载‘随手拍、及时查、立即处’功能,使人大代表履职从传统的‘定时’监督向‘实时’监督转变,将‘坐诊’与‘巡诊’相结合,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提高监督工作的质效。”

关键词:我为群众办实事

【报告原文】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省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民生实事我监督”“乡村振兴我出力”三大具体行动。广泛动员全省20余万名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走访群众194万余人次、企业近7万个,推动解决了一批社会广泛关切的困难问题。专题听取全省30件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汇报,促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人大代表在行动”,得到各级人大代表的积极响应。省人大代表、南充市斑竹小康竹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万学,也投身于这项活动中。针对残疾人、留守妇女、老人等特殊群众这类体力不强、文化不高、又不能外出务工的特殊群体,万学为他们量身设计了好学、易上手、见效快的工艺与实用相结合的竹编产品——竹灯饰系列。他还先后在雅安、南充等多个乡镇及周边县区组织开展多期残疾人、留守妇女、老人等特殊群众及农村人员竹编实用技术培训班,助力上千名学员熟练上岗。他还将当地群众的竹编产品回收销售,社员的工资也由每月几百元上升到每月3000元左右。“去年,我将竹编搬进了南充中学的学生课堂,下一步,计划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更多学校,让学生动手动脑,育美增智。”万学表示。

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助力民生实事上持续用力,特别是在推动泸州、眉山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农村妇女“两癌”筛查救治等民生实事工作上取得积极成效,让代表们印象深刻。省人大代表、眉山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宋洪芳认为,妇女“两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大大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同时,有效减轻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也降低了医保支出,她建议,强化政策支撑、提高技术手段、动员加强组织,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切实保障女性生命安全非常重要。

关键词:立法创新

【报告原文】

省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努力做到以良法促善治,支撑和保障全面依法治省。全年共审议省级地方性法规43件,通过35件,其中制定18件,修改15件,废止2件,审查批准市州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43件。

去年,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可谓亮点纷呈:制定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用法治力量守护四川红色资源;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依法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制定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更好保护管理这一承载璀璨古蜀文明、彰显中华文化精神的历史遗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同时,聚焦人民群众所盼所愿,修改物业管理条例,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落实国家新的人口政策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推动粮食安全保障进入全面依法治理新阶段。

让省人大代表、泸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张茂林印象深刻的是,省人大常委会推进区域协同共同立法的探索创新。去年,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三地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切实加强赤水河流域保护。在他看来,此次立法有三大亮点,一是共同立法,由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牵头,协同云南、贵州两省人大常委会,首创“共同决定+条例”的方式立法,为全国跨区域流域的保护提供了借鉴典范。二是科学立法。河流具有跨区域性,依靠单一行政区划难以真正形成治理合力,通过科学立法统筹解决三省协调配合、联防联控、执法标准等难题,实现了“1+1+1>3”的效果。三是生态立法,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指引,切实保护赤水河流域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加强赤水河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任。

法律护航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也是去年立法的一大亮点。省人大代表、省建筑设计院院长李纯曾参与设计朱德同志故居、黄继光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等红色项目,她认为,我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成效显著。让红色文化焕发了活力,下一步,可以依托大数据,完善红色资源管理,通过开展红色资源提升专项行动,创新形式活化红色资源,提升红色教育的吸引力、互动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川渝人大合作

【报告原文】

去年,围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嘉陵江流域保护“四川条例”和“重庆决定”,唱好高质量发展的“双城记”。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联合组织两地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推动川渝合作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会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四川条例”和“重庆决定”实施情况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去年川渝人大的一系列合作成效让不少代表记忆犹新。省人大代表、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成告诉记者,去年,在川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对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开展了集中视察,围绕示范区建设、产业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方位协同、便民利民改革事项执行以及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等积极建言献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为基层人大的合作提供了示范。达州、万州、开州三地人大今年拟开展协同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联动监督工作,对示范区建设涉及的重大改革事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经济合作园区建设等开展视察、调研,提出审议意见,形成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合力。

省人大代表、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总经理郑成渝表示,今年将持续保持5G建设力度不减,实现场镇以上三千兆全覆盖,助力成渝地区“千兆城市群”建设。“为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高速数据通道,今年,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和重庆公司将规划建设成渝干线光缆,全程280公里,预计2023年建成投用,将成为双城之间最短传输时延的传输通道,有效降低云间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