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刘志杰

摄影/剪辑 刘家骥

“创”说的就是科技创新。打开政府工作报告,四川“十四五”科技创新迎来开门红。西部科学城、天府实验室、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一批重大战略科技平台正加快建设;同时,研发经费投入超1000亿元,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万家、增长20.5%,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营业收入达2.1万亿元,科创企业等主体也是活力满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无论是事关基础创新的科创平台,还是链接市场的科创企业,都是创新的主体,都要认真呵护。去年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确立了“两头抓”的方向路径——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全会也指出针对不同创新主体的培植措施,正是在这一思路下,四川科技创新成绩斐然。创新的种子,已经扎进了巴蜀大地中。

种子种下了,阳光、水和土壤还要继续保障。改革还要持之以恒。可以看到,在我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改革的推动下,去年,我省实施144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和创新产品项目,育成全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公猪品种“川香黑猪”,改革的作用是巨大的。去年,我省还出台“科创十条”,实施“天府科创贷”试点。进一步落实这些改革制度,必将有助于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影响主体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有很多。不过,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正在聚焦这些问题。一起想办法改革创新,全社会努力呵护创新土壤,创新的种子就一定能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