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

项目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项目成为一大热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均部署了一批大项目,成渝中线高铁、西渝高铁、引大济岷水利工程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被提及。报告提出,“做深做细‘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前期工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如何理解和把握“适度超前”原则?四川可聚焦哪些领域?项目前期工作又该如何做深做细,才能促进项目落地见效?对此,多位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把握好“适度超前”原则   四川可从这些领域找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稳增长的利器。”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涵注意到,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释放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信号,在他看来,“四川可抓住机会,让项目投资这驾马车跑得更有力。”

首先,要把握好“适度超前”的原则。“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是社会先行资本,本来就要超前布局。”李涵说,基础设施既是应对需求收缩的重要工具,也是提升供给效率的客观需要。把握“适度”原则,需要坚持问题和市场导向,老基建要解决区域不平衡的问题,新基建则着眼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投资的效益。

其次,时间维度要具有可行性。

“适度超前一般在3至5年,也就是一个五年计划,交通项目甚至可以提前10年做规划。”省政协委员、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后强认为,新能源、机场、高铁、生态等项目建设都有滞后现象,提前布局是常态。

立足四川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代表委员普遍认为,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是挖潜培新、蓄势储能的重点。例如,我省交通体系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公路运输占比过大等问题。

省人大代表、广元市委书记邹自景表示,在交通领域,广元围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正加快推进绵苍巴高速、京昆高速扩容等项目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广元国际铁路港,推动交通枢纽向物流枢纽转变。

“双碳”背景下, 清洁能源成为四川的最大优势。李涵表示,四川盆地的天然气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4, 提前谋划开发利用正当时。

规划先行科学论证   以考核“指挥棒”推进项目落地  

“项目推进,规划先行。”省人大代表、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列参与了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西渝高铁等重大高铁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在他看来,规划是前期工作的“重头戏”,不仅要适度超前,还要找准战略定位,符合国家政策,这样才有机会纳入国家的大盘。

他以成渝中线高铁举例,该项目从方案研究到启动建设,只用了一年多时间,推进速度之快,在国内罕见。“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条铁路搭上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快车道。”陈列说。

做深做细前期工作时,更要做好项目科学论证,才有望赢得政策支持。“水利厅抽调了20多名业务骨干组建实体化、实战化运行的指挥部,专班专职专责推进前期工作,聚焦重点环节和关键问题12次组织专题研究。”省政协委员、水利厅厅长郭亨孝透露,去年以来,引大济岷工程开始全方位、实质性大马力推动,目前这一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水规总院批复同意优化完善后的中线方案,正在申请省政府下达工程“停建公告”(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禁止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

地方政府还要做好要素保障。“尤其是土地、环境、安全等要素,政府部门要优化投资环境,提高项目审批效率,确保项目 ‘早落地、稳落地 ’。”李后强建议,还要充分激发民间投资获利,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有效投资。

其次,要强化目标导向,以考核“指挥棒”推进项目落地。“今年广元将开展项目储备提质增量、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等六大行动,落实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项目投资 ‘红黑榜 ’和困难问题会商会机制,组织实施好年度300个省市重大项目。”邹自景透露,对项目推进过程中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的,将严肃追责问责,以优良作风护航项目建设。

在推进项目过程中,还需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地方政府要防范债务风险,要 ‘量力而行、稳中求进 ’,把握好资本的 ‘红绿灯  ’。”李后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