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梁现瑞

5月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所谓“两新一重”,就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两新,新在哪里?毫无疑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相对于铁路、公路、机场等老基建而言的,更加强调如何推动信息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消费场景,籍此激发新消费需求并助力产业升级;

新型城镇化之新,是相对于以土地、规模为中心的传统城镇化而言,更强调以人为中心,为人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

“两新一重”,政府工作报告为扩大有效投资锁定了新方向,但这并非报告的全部。更重要的是,要强化新理念,采用新模式。

报告明确,要扩大有效投资。从扩大投资到扩大有效投资,新增“有效”二字明确了新理念,那就是更加强调投资的效益,而不只是规模。

如何才能有效?在记者看来,根本的路径是优选项目,不能“捡到篮子就是菜”,饥不择食,胡子眉毛一把抓,泥沙俱下,而是要有所选择,“提着篮子去选菜”,不仅着眼当前,更要瞄准长远,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两新一重”需要采用新机制。报告明确,要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这意味着,在推进“两新一重”建设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可以平等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全国两会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明确,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市场、政策、法治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要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电力、油气等领域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向社会资本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该意见的出台,可以说成为推动“两新一重”建设的底色:民营企业应该,并完全可以在“两新一重”中发挥更大作用,分享更多份额。

瞄准新方向,强化新理念,打造新机制,激荡新活力,这,或许才是对“两新一重”中“新”内涵的完整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