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特派记者 梁现瑞 摄影 欧阳杰 剪辑 李蕾

5月23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第一次代表小组会议第四小组会场,全国人大代表、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公益村妇联主席毛珍芳在发言,先从文件袋里抽出厚厚一本《古路之路》。这本书讲述的是距离公益村几十公里的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这个村的支部书记骆云莲,是上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访谈从这本书开始。

记者:为什么要带本书过来?

毛珍芳:我是雅安人,古路村和公益村相隔不远,因为骆云莲代表,我长期关注这个村,我们团很多代表都关注它。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带上这本刚出版的书,向大家展示古路村最新的变化,表达一种感恩的心情,感恩总书记,感恩全国人民的关注。

记者:古路村变化很大,公益村如何?

毛珍芳:我们变化也很大。我们虽然不是贫困村,但也有贫困户,120多户村民中,有24户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几年努力,目前,这些贫困户都已经脱贫了。不仅如此,整个村的面貌也有很大的变化。首先,村容村貌方面,去年,我们全村安装了50多盏太阳能路灯,村里的夜晚也开始亮起来了;其次,卫生习惯也好多了,去年我们在全村推进了“厕所革命”,全面改建了厕所,“两个石头一个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了,生态环境也大大改善。

记者:脱贫攻坚的终点,是乡村振兴的起点,这方面,你们做得如何?

毛珍芳: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在这方面,我们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比如“草科鸡”,这是我们当地的一大特色,目前养殖规模已经到了近5000只。下一步,还要进一步扩大规模。

记者:规模大了,卖不出咋办?

毛珍芳:我们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初步的设想是,通过三产带一产,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来“吃”掉这些鸡,形成一三产业互动。

记者:你们生态环境那么好,乡村旅游发展得如何?有多少家农家乐民宿?

毛珍芳:生态太好了,大熊猫放归基地就在我们跟前,我们经常看到大熊猫放归。说我们是“熊猫村”一点不为过。不过,乡村旅游还没发展起来,上规模的农家乐一家也没有。

记者:为啥发展不起来?困难在哪?

毛珍芳:我看,第一是人才。留不住人,哪个来搞产业?给你说个数据,我今年32岁,全村几百人中间,留在村里的80后年轻人恐怕不到10个,其余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即便留下来的,也是因为特殊情况,比如小孩太小。所以缺人是第一位的困难。

记者:咋办?靠哪个来启动?

毛珍芳:我看,村两委领导班子还是要带头,先做个样子,然后吸引一些人过来,留住一些人。

记者:很多代表都在搞直播,晒产品、晒村庄?

毛珍芳:我之前有顾虑,但今后我要向李君书记他们学习,既要当好代表,也要做好带领,带领老百姓致富。

记者:就是把代表和带领结合起来。

毛珍芳: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