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明华

宁波的快递小哥小冉派件途中不慎撞伤六旬王姓老人,双方协商后小冉当场赔付1200元。但没过多久,这名被撞伤的王阿姨的家属却退回了500元,令小冉非常意外,也心生感激。原来,老人只是腿部软组织损伤,医药费等花去700元。出院后,老人觉得多出来的钱应归还,她女儿通过处理事故的交警联系上小冉。

这样的互信互谅的镜头很温暖,感动了很多网友。被撞老人不讹钱,撞人小哥不逃逸,也勇于承担责任,双方都是诚信做人。这实在难得,非常难能可贵。对此,不少网友为此点赞:担责的小哥,诚实的老人。这是弘扬正气,荡涤污泥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好镜头。将社会照耀得更为明亮,老人的行动也让人眼前一亮。

因为小冉赔偿给老人1200元,但老人只花费了700元,多出500元,如果老人不说,小冉根本不会知道,就算知道了,估计也不会去向老人去索要。毕竟,他的确把老人撞伤了,多余的钱当成“精神损失费”赔偿给老人,也是应该的。但老人并没有这样做,在她心中生发出一种体谅他人的情感,她认为多余的钱应该退回给肇事小哥,自己才感到心安理得。

前段时间,我们有网上,时不时就会看到诸如“老人倒地不敢扶”“老人变坏”“坏人一路变老”的网友调侃之语。这些字句看着刺眼,也让人心里不好受,仿佛觉得社会信任的氛围变得稀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似乎正在增厚。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贯穿着“积德行善”“助人为乐”“互敬互爱”的深刻内涵,这也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瑰宝。

《左传.鲁僖公五年》中有言云:“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但当我们的社会一路刚刚挺过社会转型期端口时,行进在现代社会阶沿的公民,似乎一下迷失了这种“文明、友善、互助”等诸多因子的正确导航。包括不少老年人在内,人们变得越来越孤单、恐惧,变得越来越敏感,不愿不敢帮助别人,不愿轻易相信别人,甚至对伸到身前的援手也报之以怀疑的目光,在被问之为什么时,有人称怕重蹈“彭宇一样的覆辙”。在“量”的不断积累下,不少人似乎正在囚笼人类所共性的“玻璃心”、善心和爱心。

如果人类被一种“小我”意识所囚笼,不管哪一个国度的公民,那么他脑中为人着想的天然情愫就会被“偷安”逐至冰凉一角。这种人类后退的趋势是任何社会的一种危险讯号,是这个民族继续受人敬重与仰视的一种社会意识羁绊。基于此,我们要意识到这种不利于社会互信、道德文明、社会和谐构建的“因子”的负面复制。

再者,“扶老”“爱幼”的文明新风的尽快重回,还要靠社会、文化、法律等机构的长期的百般呵护。我们需要像王阿姨那样,保持一颗互信、互凉、互助、互爱的社会情怀。互谅互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而相互猜疑,相互赌气,感情用事,不仅达不成共识,反而会无事生非、激化矛盾,到头来只会让小事闹成大事,对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会造成潜在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