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边钰

逃离奔跑的卓别林

掩面哭泣的陈佩斯

想出去玩的神笔马良

春晚观众席上富有年代记忆的食物

……

不同色彩挤压推撞下

一个想象中的“喜剧世界”铺陈开来。

《野球》  受访者供图


5月16日,青年艺术家翟倞个展“想象的喜剧”在成都市千高原艺术空间开展,展出这位新锐艺术家2019年后创作的新品。这次归来,翟倞以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的超现实刻画为切入点,剖析喜剧背后的内核,以及不同的演员、艺术家、哲学家与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展览将持续到6月28日。

卓别林陈佩斯同框 探索喜剧背后的深意

在展览现场,你能在绿、黄、蓝等不同色彩推撞挤压中,体会到一种观赏快感。无论是《野球》《6天》还是其他,该系列作品均以干净的单色作为背景,色彩虽然少调和,但明快又富含耐性,着色粗粝却又不失原始,透着一种朴素的劲儿。评论人许晟将翟倞的个展风格比喻为“新花园”,认为“想象的喜剧”里面有很多明媚的色彩,那种明媚又不属于当下,像是在更广阔的时空里穿梭。

这样的作品风格,源于翟倞此前对于壁画和细密画的研究。几年前,翟倞偶然在纽约看了旁遮普古代细密画的展览,发现作品迸发出强劲的感染力,颜色野性粗粝,结构简单率性。被这种风格吸引,翟倞一路探究下去,从细密画到壁画,乐此不疲,且尝试将这样的技法为己所用。

《乐观主义的逃亡》  受访者供图


除了特别的风格,喜剧元素也成为此次画展的亮点。比如《乐观主义的逃亡》中,翟倞以卓别林《大马戏团》中的流浪汉为原型,描摹一个被误认为是小偷的人正盲目随着真正的小偷向前奔跑。在短暂欢笑后引人沉思。另一幅布面油画《早餐》中,翟倞则将著名电影《淘金者》中卓别林吃皮鞋的经典片段进行巧妙转换。画中,他将皮鞋换成了世界知名大家的代表作,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马列维奇的《飞机起飞》、弗朗切斯卡的《康斯坦丁的幻象》、老勃鲁盖尔的《尼德兰谚语》……仿佛吃掉后,这样才能让那些知识容纳到身体里面。他解释,《淘金记》里饥饿的淘金者为了梦想,忍耐在一个小木屋里面吃着自己的皮鞋充饥。这样的经历其实和年轻艺术家有着共通之处:都经历磨练,从某个角度看,这种艰难可能像“吃皮鞋”一样具有玩笑意味,但却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展览中,还有不少以陈佩斯为原型的作品。比如,《悲喜剧》中,他将陈佩斯饰演的小品《羊肉串》中假装哭泣来耍逗管理人员的一幕搬上画卷,借助这个场景表达了他对喜剧的看法:即喜剧和悲剧处于互相转化中。

绘画文学 让图画生出诗歌意味

翟倞的创作,以绘画性和文学性融合而著称。早年的“小径分叉的花园”系列,就是他以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小说为切入点,将故事和人物转变为视觉化的“超文本”,并将对绘画的观看延伸到空间叙事本身。而这次新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以独有的方式展开属于他自己的绘画“文学”。

在谈及绘画文学时,他坦言就是用画讲文学故事。绘画作品常常给他一种混沌的感觉,真实和虚构合在一起,很难将二者区分。这也是为什么他将展览名字定为“想象的喜剧”。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把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添加到电影、文学、歌曲,使这些素材成为新的创作养分。

《早餐》  受访者供图


这次画展的灵感,便来源于《卓别林自传》。从文学上看,这本书显得有些粗糙。书中有卓别林对自己生平的粉饰,也有真实的对家人、朋友以及命运的嘲弄和感激,而这两种东西的矛盾性,推动卓别林的喜剧形象进入更深的层面。他把从卓别林、陈佩斯等处受到的启发,混合了自己的故事,将这个时代的故事,以一种单纯简单绘画文学方式,构成一个意有所指的“喜剧世界”。

绘画不同于文学或者电影,不具有时间性,没有先后主次的故事发生,即画是一瞬间的全部,都凝固在一起。贺拉斯曾说“诗歌就像图画”,在翟倞看来,或许图画就像诗歌,“每件作品都是一个独立的时空,像是一个个房间,讲述着各自的故事。”他希望观者能细嗅其中,透过作品背后的逻辑将其串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