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 川报观察记者 肖雨杨 摄

5月19日,在德阳市77岁舒增尧老人家中,记者见到了《柏社古镇墨踪》画卷。近日,舒增尧创作的长卷画作《柏社古镇墨踪》已经完成,通过对清末民初时期柏社古镇(今德阳市旌阳区柏隆镇)的描绘,再现了当年春节期间的风俗和景象,浓缩了古镇的风景与历史,被誉为“川西坝上的《清明上河图》”。

这幅《柏社古镇墨踪》长15米、高0.5米,用国画线描着色的方式,描绘出清末民初时期柏社镇的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谈及创作初衷,舒增尧说:“柏社镇是当年的交通要道、物资集散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汇聚了会馆、茶馆、寺庙、农耕等各类文化元素。”舒增尧表示,创作这幅长卷的目的还在于“传承”,以清末民初春节为时间节点,表现当年生活、娱乐、劳作和丰收的喜悦,让现在的年轻一代可以通过画作去了解历史。

舒增尧曾担任德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其画作多次获奖。 据了解,2019年6月舒增尧开始创作《柏社古镇墨踪》,经过两个月的初稿、正稿创作和反复斟酌,终于在今年5月完成创作。为使画作更好的展现,舒增尧细致查找关于柏隆镇的遗迹书籍、资料,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柏社古镇的历史渊源,并深入柏隆考察当地风土人情。

让人惊叹的是,画中共有上千个人物和100余栋建筑。人物众多,却井然有序,且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神态各异。舒增尧表示,后期还要经过一些细节上的整理、写序、装裱,这幅《柏社古镇墨踪》才算最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