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丹景台看成都东部新区!”近日,成都人的朋友圈被新鲜出炉的“东部新区”刷屏。作为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核心景点,丹景台海拔高度702米,有“城市之眼”之称。在这里登高望远,可眺望东进热土,俯瞰城市美景,感受“热气腾腾”的新区脉动。


在成都的城市版图上,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衔接中心城区与东部新区两大核心区域,“一山连两翼”联动城市东西两翼互动融合,高质量发展。


规划面积1275平方公里,打造全球最大的“城市绿心”。建成后森林覆盖率将达到70.5%以上,让全市人均增加10平方米净森林;提升8.4亿立方米的蓄水能力;每年固碳31万吨,释放氧气23万吨……一系列大手笔背后,众多机遇叠加之下,正在加速建设的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呈现怎样的未来城市图景?记者就此专访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王仕彬。


川报观察记者 吴亚飞

【关键词:机遇】

记者: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中,如何抓住重大发展战略机遇?

王仕彬:在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之下,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作为成都重大生态战略空间,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高标准保护修复、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水平有序建设,将不断厚植城市永续发展的生态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东部新区建设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作为成都向东、成渝相向发展的重要平台,如果说“东进”是火车头,那么 1275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将输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发挥大型天然绿隔作用,涵养生态、绘绿入城,构建“一山连两翼”的生态服务体系,为城市发展筑牢生态本底。同时,依托周边城市功能板块,布局打造10处“特色小镇+游憩公园”的游憩单元,构建“一山连两翼”现代服务集群;规划并加快建设旅游环线、森林绿道,衔接过境“七高九快”高快速路网,构建“一山连两翼”高效交通体系,串联山前特色小镇和两翼城区。

▲登“城市之眼”丹景台,远眺天府国际机场,触摸东部新区脉动。 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供图

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坚持“世界级品质城市绿心、国际化城市会客厅、市民游客喜爱的生态游憩乐园”总体定位,秉承“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以增绿增景、“减人减房”、基础设施和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景观塑造、农商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公园的“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务、对外交往”六大功能。

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与德阳、眉山、资阳共享龙泉山脉(成都段)重大规划设计和基础研究成果,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共建统一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和生态价值转化体系,合力建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丹景台景区夜景图

【关键词:经验】

记者:两年多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世界级品质“城市绿心”的先行实践深入推进,展开了哪些探索,有何经验?

王仕彬:城市森林公园从2017年4月启动建设至今,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工作始终,进行整体谋划、一体推进。

把建设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探索构建科学高效的建管体系。聚焦城市森林公园保护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成都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实施《关于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意见》,以人大立法出台《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并明确了“市统筹,区(市)县主体,市、区(市)县共建”的职责分工体系。我们还编制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形成“1+6+5+6”规划设计体系。

着眼协调发展,探索构建互促共进的发展机制。做好协调发展的“加减法”:精准识别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划定“三区三线”,实行分区管控、分类保护,确保蓝绿空间占比在85%以上;聚焦民生改善、和谐人地关系,实施“减人减房”工程,已引导5000人下山进城(镇)入驻新居,腾挪植绿空间2.68万亩。

着眼绿色发展,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以大规模实施乡土树种造林、特色景区与节点造绿等措施,共计增绿增景10.6万亩,建成“城市之眼”丹景台景区核心区,以及我的田园、客家杏花村、玉皇养生谷、蔚然花海、古驿十二景、东来桃源等景源景点和山泉镇特色民宿,并植入科普教育、休闲体验、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康养度假等消费场景,增强绿色资产溢出效应。

着眼开放发展,探索全方位合作格局。启动项目国际咨询,向世界发出邀请函,进行全球招标。来自多个国家的60个联合体共102个法人咨询机构应征报名,建言献策,贡献最佳方案。同时,与中科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知名科研院所合作,正加快推进龙泉山多要素地质调查、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效益监测等重大课题研究。与联合国人居署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国际通行标准下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评估体系。

▲“包山头”植树履责活动

着眼共享发展,引导生态建设全民参与。这几年来,我们积极“走出去”投资推介,常态化开展“认养一棵树、共建龙泉山”主题活动,推进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自2018年承办省市机关、高校、企业、金融机构“包山头”植树履责活动以来,共有290家履责单位、19万干部职工参与,植树履责9501亩,捐款3254万元。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定期发布“城市绿心”合作机会清单,开展多领域课题研究等,鼓励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企业、科研院所、社会人士参与城市森林公园保护建设。

>>点位探访

绿色加减法下 宝仓湾正“变脸”

川报观察记者 吴亚飞

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宝仓湾,曾是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启动仪式主会场。3年来,通过大面积“增绿增景”,这里已经成为“网红”打卡景点。漫步在绿道上,目之所及都是各类植物造景,栾树、无患子、香樟、朴树等乡土乔木丛中,点缀着红叶李、紫薇、芙蓉等,色彩丰富,层次分明。

“整个公园注重景观节点打造的科学性,在保护性修复基础上完善服务功能,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进行打造。”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宝仓湾景点分为纪念广场、观景平台、植树区域等五个区域。在这里,建设方因地制宜“做加法”,将公园建设与植树造林有机衔接,打造市民游憩休闲乐园;就地取材“做减法”,景点所用植物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随坡就势布局景观节点,既保留乡土野趣,也节约建设成本。

▲实施“增绿增景、减人减房” 效果

这个“绿色加减法”思路贯穿整个公园建设。据介绍,今年,公园将围绕“增绿增景、减人减房、基础设施、特色小镇”持续推进景区打造。一方面,深化公园总体规划,持续推进增绿增景工程,全年增绿增景3万亩以上,加快推动总规模56.6万亩的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地实施。同时,稳妥推进“减人减房”工程,以腾挪生态建设空间为目标,年内实施“减人减房”项目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