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何勤华 文/图

“我们小时候读书少,现在打工到处碰壁,真是教训啊。”4月26日,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住房分配大会举行,该县库莫乡觉木村贫困户阿的拾格惹非常激动。

觉木村距离县城36公里,别看阿的拾格惹只有33岁,却已经走南闯北打工多年了,可谓工作经历丰富。

阿的拾格惹(右)在帮扶人员的带领下参加分房。

但丰富的背后,却也有些泪水与辛酸。由于家庭贫困,阿的拾格惹仅读到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后一直在家务农。耕地、种洋芋、放羊……小小年纪的阿的拾格惹尝尽了辛酸。十七八岁时,阿的拾格惹外出务工,第一次学会了说四川话——在村里,他一直是用母语交流。

最近几年,阿的拾格惹在青海和西藏做高压线架设的工作,工作条件艰辛、环境恶劣,但由于觉得工资高,他坚持了四年。“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做这些体力活。”他坦言。

实际上,阿的拾格惹外出务工,每年也只能有半年时间在工作,有时候工程量少,工作时间更短,工资更低。所以,一年能为家里带回一万多元,也算是很多了。

条件稍好后,阿的拾格惹在昭觉县城租了房子,妻子专职带着两个娃,5岁的大娃已经上幼儿园了。

租房每月400元,再加上水电费以及孩子上私立幼儿园的费用,让阿的拾格惹还是有些吃不消。但他说,就算自己再辛苦也要让孩子们上学,甚至上好的学校。如果有可能,他会一直供孩子上大学。

今年,鉴于疫情形势,阿的拾格惹还没有外出,他想着等五月搬了新家后,再外出。搬新家后,政府还将提供电视、沙发等家具家电,让他觉得轻松了很多。也正因为如此,他更觉得要努力打工。

采访中,阿的拾格惹口中满是感恩,他说,要是没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他们一家现在也还居住在大山里,孩子们的读书条件也不会很好。“谢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我们要带着感恩之心搬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