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观察 彭莉

“已经订满了,五一假期前3天都没有空余的房间。”4月26日,攀枝花市盐边县红宝乡择木龙村蚂蝗箐村民小组,王明高的手机响个不停。临近“五一”,打电话向他预订客房的人越来越多。

王明高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择木龙村的庄稼汉,另一个是村里一家康养农庄的掌柜。从土里刨食到承包闲置房屋当老板,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一切,离不开帮扶单位——攀枝花市商业银行的爱心扶持。

打通公路、修旅游公厕、建凉亭、铺设休闲步道、发展种养业…… 2015年起,攀商行对择木龙村进行结对帮扶,结合当地实际,制订扶贫攻坚五年规划,明确了具体帮扶措施。一系列扶贫攻坚工程相继开展,不但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帮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村民领到爱心化肥。

盘活旅游资源,拓宽村民致富路

淙淙流淌的藤桥河边,一座古香古色的六角亭静伫。游客三五成群沿着1米多宽的休闲步道观光游玩,累了就到亭子里休憩。这些项目均是攀商行出资9.1万元帮助修建的。

择木龙有万亩杜鹃花海、奇山异石,风光秀丽。然而,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让不少有心体验乡土风情、领略田园风光的游客望而止步。为盘活旅游资源,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攀商行着眼长远,帮助村民发展旅游产业。

攀枝花市委实施“8+8”结对帮扶工作以来,攀商行连续三年每年捐资300万元,修建了盐择路红宝段乡政府至谜塘垭口段和三谜路红宝段共55.8公里,解决了沿线7000余名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同时,利用金融杠杆撬动专项信贷资金1亿元,为盐边县交通环线改造工程提供贷款,完成了盐择路红宝段公路修建,打通了产业致富路。

完善基础设施,攀商行在位于择木龙村藤桥河边建起了凉亭,铺设了休闲步道,村里人气越来越旺。“我们农庄环境好,配套齐,有不少回头客呢!” 王明高说,攀商行投资13万元,在农庄修建了旅游公厕,为游客提供便利。

吃上旅游饭的,还有村民吴光荣。她是攀商行驻择木龙村帮扶队员何德洪的“一对一”帮扶对象。

中午时分,趁着空闲,吴光荣手脚麻利地收拾家中14个住宿床位。“抢着订,也没有空位了。”3年前,在攀商行等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吴光荣搬离了破旧的土坯房,住进两层楼的小洋房。看着来村里旅游的人逐渐增多,她将自家房屋改成了家庭旅馆,吃饭、住宿均能接待。

目前,择木龙村有4户村民办起了家庭旅馆,增加了收入。

攀商行在择木龙村建起了凉亭,铺设了休闲步道。

送化肥教技术,助力发展新产业

“家里的花椒、核桃正好到了施肥期,就给我们送来了肥料。太贴心了!”吃过晌午,村民杨付军就到自家地里忙碌起来。

眼下正是春耕春种的时节,攀商行为择木龙的村民送来了30吨农用化肥。“按人头领取,1人1包,每包80斤。” 杨付军说,他们家4口人共领到4包。不仅免费领化肥,还有专家指导种植技术。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攀商行注重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优势与村里的资源、劳动力、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根据当地实际和村民(村组)意见,明确了帮扶项目和计划,大力发展核桃、青花椒种植,山羊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村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如今,择木龙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从2013年的人均2900元增加到人均9000元以上。从2018年至今,全村无1户因病、因灾返贫群众。

“去年光是花椒就卖了1万多。” 杨付军喜滋滋地说,攀商行等帮扶单位今年还将出资修建一座长10多米、宽3.5米的干河便民桥,以后运输销售农作物就更方便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村民陶正开同样满怀期待。上个月,陶正开一家也领取了攀商行发放的爱心化肥,足足400斤。不同的是,他准备留一部分试种车厘子时使用。

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择木龙村村民根据专家的建议继续探索发展新产业,准备今年试种1000多株车厘子。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中。

得知消息后,陶正开第一个报名,计划拿30亩土地试种。“有人帮咱们送化肥,以后还会上门教技术,我们有信心。” 陶正开满怀期待地说。

攀商行捐赠30吨化肥助力春耕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