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唐子晴  攀枝花观察 彭莉

4月的攀枝花,空气变得燥热起来。

80万立方米库容的黄桷芽水库,已干涸见底,裸露在外的库底大面积龟裂,裂口深度能够放下一只手掌……这是记者4月20日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迤资村看到的旱情。

今年,仁和区的一些乡村再次面临大“烤”。离雨季还有近2个月,仁和区塘库蓄水量不到应蓄水的一半,全区92座水库干涸17座,200多口山坪塘干涸82口,农村2000余人饮水受影响。据初步预计,本月底仁和区受干旱影响的农作物将达1.36万亩。

陈姝妤 摄影

水库干涸

蓄水调水给农作物解“渴”

旱情为何再袭仁和区?

“历来降雨量就偏少。”攀枝花市仁和区水利局局长陈启华介绍,全市降雨量自北向南不断减少,仁和地处攀枝花最南端,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到全市人均一半。2019年,仁和区境内降雨比常年少2至5成,仅次于2011年历史特大干旱,各河道汛后基本断流,地下水补充回升不足。

尽管全区92座水库制订了去冬今春供水计划,“一库一策”明确管控责任,强化水源统筹管理,改变了以前任意放水、无计划用水状况,但由于旱情呈现叠加态势,塘库蓄水不足现象突出,平地、大田、布德、大龙潭等乡镇的灌区农作物均受干旱影响。

记者走访大龙潭乡迤资村坝塘组发现,原本应该波光粼粼的的黄桷芽水库已干涸1个多月。走下堤坝,踏上龟裂的库底,被烈日炙烤的沙土已经板结,几只山羊正在库底寻草吃。

“从去年11月到现在,就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雨。”村民胡泽蕙接连摇头,自家8口共2000多立方米容积的蓄水池,也没剩多少水量。如果持续干旱,种植的50多亩芒果至少减产一半。

不止迤资村。大龙潭乡副乡长李航说,截至目前,大龙潭乡总库容约1270万立方米的17座小型水库已有一半干涸,总蓄水量仅剩240万立方米,其中蓄水量最大的裕民水库已处于死水位,蓄水量仅剩40万立方米。

为了给全乡10万亩芒果、1万亩蔬菜“解渴”,大龙潭乡争取到200万立方米的计划调水量,目前已调水160万立方米,保障了芒果树前期控花、挂果用水。此外,大力发展的高效节水管网及农户自建的蓄水池,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旱情。

彭莉 摄影

人地争水

协同作战为村民送“爱心水”

“快点,水送来了!”4月21日上午9时许,海拔约1800米的仁和区坪子湾村民小组,村民何正财吆喝一声,和家人赶到家门口接水。

2个塑料桶装满50L饮用水,分别捆绑在一辆摩托车两侧。当天,坪子湾村民小组有7户饮水困难的村民都收到“爱心水”。这些饮用水由村委会协调当地企业出运费、人工,家中饮用水有剩余的村民出水,共同接力运送。

与田堡村情况类似,因缺水,前进镇永胜村、高峰村等村社同样面临人饮困难和土地受旱的局面,600余人饮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再不下雨,我家种的10多亩青花椒就悬了。”同样干渴的土地,让何正财十分担心。

据攀枝花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攀枝花的雨季将于6月上中旬开始,从现在到雨季来临的近2个月时间里,全市以高温天气为主。

为避免发生更严重的“水危机”,仁和区成立了抗旱减灾领导小组,全区“一盘棋”协同作战,由区级领导“一对一”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科学统筹协调,解決饮水困难。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农业、后工业”的抗旱工作原则,实行严格的水源管理制度,对一些缺水严重的村民聚居点实施整合水源、集中管理、统一送水、限量供应的非常措施保饮水。

多措并举应对这场大“烤”。目前,仁和区已整合各类资金1000万元用于抗旱工程建设,实施29个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提升抗旱设施短板能力。同时,针对农户和薄弱点位饮水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实施人饮巩固提升工程100余个,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